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第009期乌托邦21王大夫讲中医怨


?

怨气丨自伤肠道

导致肠梗阻案例

郁而不畅

腑气不通

乌托邦21

王大夫讲中医

第期

患者:

黄某

★主诉:便秘10日,神昏谵语3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长期便秘病史,大便2~3日/次,7天前因为腹胀、便秘,伴见眩晕、恶心、呕吐入急诊就医,就诊时神智清楚,眩晕不伴视物旋转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差,无头痛,无胸闷胸痛,无腹痛,伴有腹胀。外科查患者左上腹及下腹部压痛,触及肠型,肛门指诊可触及硬粪块,39.0℃,血WBC2.93*/L,B超、腹部立卧位X检查,显示腹腔肠管普遍扩张,肠梗阻诊断明确,考虑患者存在发热、WBC低,脱水,肠型,有手术指征,建议开腹探查。

患者及家属考虑患者年事已高,希望保守治疗。故采取禁食水、开塞露塞肛、胃肠减压、肛管引流及口服液体石蜡、肥皂水灌肠等治疗,患者排出部分干燥粪便和胃肠道内容物,但7日内无自主排气排便,胸片显示右下肺炎,同时配合抗炎和补液治疗,体温波动在37.2℃~39℃之间,3天前出现间断精神躁动,晨起轻,午后加重,神昏谵语,大声呼喊,颅脑CT检查显示左侧半卵园中心腔隙性梗塞灶,脑白质脱髓鞘病变,脑萎缩。

请神经科、呼吸科、心内科、精研所会诊:考虑(1)肠梗阻。(2)谵妄待查。(3)腔梗。给予醒脑静静脉用药。患者未见好转。

为进一步治疗请求中医会诊。患者自发病以来,间断发热,无咳嗽、咳痰、流涕,3天前出现间断精神躁动,神昏谵语情况,午后、晚间加重。口气臭秽,保留胃管,已经10日无自主排气排便,小便量少色黄。

既往史:2年盲肠癌(回盲部隆起型中分化腺癌)切除手术后。

诊断

西医诊断:

(1)肠梗阻。

(2)谵妄待查。

(3)腔梗。

(4)右肺感染不除外。

(5)右侧胸腔积液性质待定。

(6)盲肠癌术后。

中医诊断:

(1)便秘。

辩证分型:胃肠积热,阳明腑实。

中医辩证分析

高龄老年男性,长期便秘病史,7天前出现腹胀、便秘,腑气不通,导致胃气不降,则胃中浊气上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气上逆,肝气难平,则肝火上扰清窍,患者出现眩晕。呕吐后邪有出路,则邪气减退,腹胀稍减。胃为腑脏,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胃之受纳无权,则进食差。腑气不通,内有实邪,燥屎积滞,则患者腹胀,腹部压痛。燥屎积滞郁积日久,郁而化热,火扰神智,而且阳明胃经的经别“上通于心”,故见神志异常,出现精神躁动,神昏谵语。

患者午后加重,下午15~17时,古时称为日晡、申时,《伤寒论》“为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申时为胃足阳明胃经所主时间,此时胃经经气旺盛,与胃肠积热相合,邪热更加旺盛,扰乱患者神智,所以患者午后加重。齿龈色深红,舌体焦躁少津,舌苔黄厚腻,舌质暗红,脉实滑数,为胃肠积热,阳明腹实,大便秘结不通结聚肠胃之表象。

总之,患者由于腑气不通,导致胃肠积滞与热邪相合,扰乱神明,而出现神昏谵语。此病例符合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的临床特点,患者中医诊断为便秘,辨证分型为胃肠积热,阳明腑实。

一诊

患者虚实兼有,治疗时需要结合标本缓急来决定治疗的补泻策略。此例患者,岁高龄,本质为虚,然而实邪为病患关键,此时患者水米难进,神昏志乱,当先攻其阻隔肠胃之积滞,使邪气去,肠胃功能复常,则正气自然来复。但患者年老体衰,病情复杂危重,攻伐不可过量,先选用缓和的泻下药物投石问路,看病人反应,再行调整,而且要中病即止。

在治疗“阳明腑实”病证,中药有三个方案,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因小承气汤功效“轻下热结”,适应:阳明腑实,体质虚弱,或病情不确定,既可以和缓祛邪,还可以投石问路,以试探前期诊断得失,又不会错失病情,所以小承气汤与患者当前病证正相适宜。

☆处方:

小承气汤

治法:泄热通便,消滞除满。

药物:大黄(酒洗)12厚朴12枳实6

1剂。水煎,经胃管灌下。嘱大便通后停药。

二诊

患者服用上剂汤药1天后,自主排出大便,小便通畅,病情平稳,当晚神智恢复,谵语烦躁消失。肠鸣音8次/分,全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血压由/85mmHg降至/72mmHg,体温、血象基本复常,嘱其继续配合急诊治疗。暂停中药。

三诊

一周后患者家属门诊随诊,患者已经3天前出院,复查胸腔积液消失,血压偏高/88mmHg,嘱其配合内科治疗,中药间断服用“麻仁润肠丸”润肠泻下通便,保证肠道通畅,适当运动,清淡饮食。

经典回顾

《伤寒论》

第条: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第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第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第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性理分析

肠梗阻一症,临床并不少见。此类患者性格多为土性性格,为人厚道、实在,但常常性格呆板、愚鲁不达,常常导致自身气机郁积于腹内,与食物相合,阻于肠道。肠道属阳,在五伦中对应家庭中的老人,父母、祖父母。对老人心生怨气,内心不满,郁而不发,易得此病。此例患者,因其年事已高,未追溯其疾病之家庭背景。

同样病例

临床用此法治疗肠梗阻患者,一年青人,诉其对其父母不满,内心有怨父母财势薄弱之意,得此病,告知此情,用此法小承气汤,一剂而愈,免手术之苦。

医生建议

①怨气最难化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认因果。认得真,才能真任劳任怨,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凡是遇到的,包括父母、兄弟,都是自己的命运。怨恨他们,正是不要命了,才生病长灾。我们常说“有怨不报是修行”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守本而行,对方不好才是自己做德的机会,以此修补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命运,怎可生怨恨心。

②患者出现神昏谵语,原因是腹中有邪气。许多人爱骂人,话不好好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方身体病态的反映。我们要认得真,不可把对方当正常人对待,才能定住性、不生气,生出可怜对方的心。可怜对方受烦恼困扰、情绪不能自已,做出失德犯理之事。只有这样认识,才能不被他气着,保护好自己不生气,身心不受伤害,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中医背景知识介绍

厚朴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喘咳。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2.《名医别录》:“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3.《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语:“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微刊

第期

订阅微刊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治疗女性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12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