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内审实务内审容错纠错应在观念与机制上


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三大基石之一,是内部经济监督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的容错纠错是企业和社会容错纠错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识错观,提高容错纠错能力和水平,科学把握纠错和容错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企业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1容错纠错贵在观念先行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识错观。

识错就是发现和识别问题,是鉴别问题的第一步,也是纠错和容错的基础与前提。在驰而不息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决战攻坚阶段,我们既要继续深化反腐败斗争,又要鼓励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爬坡过坎,不因为循规蹈矩、因循守旧而丧失机遇,贻误战机,对识错观进行调整和修正就显得十分必要。内部审计人员要更新识错观,首先必须要深刻领会审计对于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干事创业、保护领导干部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要结合实际,深入了解行业党风廉洁建设和打好转型升级发展战役的复杂严峻环境,从关乎行业风清气正的一流政治生态和贯彻落实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要充分领会、判断和评价问题的新政策导向,在现有规章制度、现成经验做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情况下,针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失误,更新对错的划分界限,以保护和激励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实践。

提高站位,加强容错能力培养。

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已经形成的错误和失误进行评判,更要追溯和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高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产生错误失误的宽容度,同时,依法依规,追责处理其他违纪违规问题。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容错难度和复杂程度很大。容错是对待错误和失误的积极态度,容错的内涵既包括对错误失误的宽容,更在于其产生的正向引导和鼓励等积极效应,容错要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习惯于挑毛病、查问题的否定型思维定式下,展现包容和肯定,所以容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提高容错的能力,一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只有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才能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鉴别错误和失误的性质,才能实现对问题的纠错和容错。二是增强大局长远意识。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大局长远,树立“一盘棋”思想,把错误失误放在行业甚至是国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时代里去鉴别和判断,不以一时一地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三是力求掌握问题的全貌和本质。只有了解了问题全貌,掌握了问题本质,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是培养为担当者担当的勇气和胸怀。担当是一种勇气和责任体现,为担当者担当也同样需要勇气,同样需要高度负责的意识。要树立科学的审计政绩观,正确理解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有时甚至需要在“小我”上有所舍弃,敢于和乐于激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败,为干事创业、打造风清气正的一流政治生态凝聚正能量。

辩证统一,科学把握容错纠错的关系。

纠错与容错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纠”与“容”好比“放”与“收”,看似对立,但宽严相济、有收有放,更有利于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关系,更有利于树立审计权威和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同时,在一定的条件下纠错与容错也可以相互转化。以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统一的思维分析,纠错既是对错误失误问题的纠正,但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从否定的角度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者的保护;容错是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产生的错误失误的宽容,同样也是对钻改革空子胆大妄为者的否定和批判。另外,随着人们对错误失误的认识深化,一时的错误失误可以转化为最终的成功,反之,暂时的成功也可能成为最终的错误失误。容错纠错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从正反两方面看待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失误,科学运用纠错与容错两种手段,以宽容之心对待无心之失、无心之过,为改革创业者的先行先试保驾护航,以零容忍的态度,不给借改革创业之名乱为妄为者以可乘之机,对于一时难以判断的问题,不轻易下结论做处理。

2容错纠错重在机制构建创新审计思维,及时更新标准规则。

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中央针对改革创新探索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的标准,各行业也应提出自己的细化标准,并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内部审计要从经济监督的角度,在基本明确“必须为、可以为、不能为”原则的前提下,为一些形势把握不准、政策理解不透的问题和情况保留容错空间,进而提高制度判断和问题评价的可操作性。针对新领域、新事物和新问题,也可以采用正(负)面清单制、案例法等多种形式,既保证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建立,又能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导向。要通过制度创新,适应审计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者的保护和激励,对以改革创新为名肆意妄为者的惩戒处罚都要落到实处。

及时沟通联动,减少容错纠错偏差。

对于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容错纠错的时效性比以前显得更为重要。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由于政策水平、信息掌握程度等差异,对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往往会出现判断不准和难下结论的情况,这就要求审计部门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及时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实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上下通达,帮助各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及时正确做出判断和评价,避免由于审计部门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问题上报流程过长等造成的“肠梗阻”“马后炮”,尽可能减少容错纠错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给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完善内部考核体系,保证容错纠错落到实处。

进一步调整完善内部考核体系,对容错纠错手段是否合理运用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导向,鼓励审计人员更新识错观念,提高容错纠错的水平和能力。对于审计部门和人员在容错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也要设立“容错”尺子,宽容错误和失误,为审计担当者担当,从而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的环境,保护和鼓励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创业。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审计局南京分局

责任编辑:孙哲

文字编校:高明富王会丽何江

《中国内部审计》向全国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相关研究人员和读者朋友征稿。

1

征稿版块和栏目

理论版包括视点研究、理论思考、经纬速递等栏目,要求来稿内容能够展示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一线内部审计人员充满活力的理论探索。

实务版包括方法探究、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等栏目,要求来稿内容能够揭示内部审计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供内部审计领先实践。

兼收并蓄版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广角观察等栏目,要求来稿介绍有关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62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