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房价的影响和经济的压力,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在有了孩子以后,才不得不开始筹划买房的事宜。买了房之后,做了装修,基本上一家三口也算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了。
入住新房的时候,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甲醛超标问题,长时间生活在甲醛超标的房子里,无奈很容易发生甲醛中du的事故。
对于装修这一块,大家现在都不陌生,我们也知道刚刚装修完房子之后不能马上入住,一般都得通风很久之后,确定了家里没有气味了才可以领着小孩住进去。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室内的甲醛已经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了,但实际上它的浓度还处在一个人体能接受的范围之外,而一旦室内甲醛甲醛超标后,那么,危险便也随之来临。
李女士搬到新家的这几个月,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都会打喷嚏,但是上了幼儿园的话情况会好起来的,后来眼睛也出现了肿胀的情况。
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后来一个学医的亲戚提醒李女士检查室内甲醛。因为孩子的情况和甲醛中du相似。
于是李女士就找专业人士检查了一下。结果甲醛浓度果然超标,最严重的是孩子的房间。
这让她捏了一身冷汗!于医院。幸好早发现了!只是轻微的中du,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李女士又有些不解,因为自己在住进来之前已经对房子进行了通风处理,为什么家中的甲醛还是超标了?
房子甲醛超标是导致疾病的案例数量在增加,使得大家谈醛色变,尤其是对于有孩子和孕妇的家庭。
其中,每天新增的4万患者中,有一半是儿童。而数据中,最令家长们震惊的就是,患白xuebing的儿童中2-7岁的孩子占大多数。
你家的甲醛,为什么总在超标?
明明入住时已经检测合格,为什么甲醛还是“阴魂不散”?
首先,甲醛在你的屋子里可以算是无处不在。
人造板是室内甲醛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离不开的胶黏剂,原材料大多有甲醛,这会导致人造板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持续释放游离甲醛。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即使甲醛年均浓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超标率并没有降为0。
这是因为,虽然人造板在试验条件下有害物的释放率是符合标准的,但实际环境条件往往会偏离试验条件。
一旦整个房子装修家具和建材的用量过多,空间大小改变、家具密度增加等,甲醛浓度仍可能会超标。
其次,温度与湿度也是影响室内甲醛浓度的重要因素。
国标中甲醛释放量是在恒温恒湿室进行测定的,但甲醛在温度与湿度较高的环境内更容易挥发,这就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甲醛浓度显著上升,全国多地的研究都佐证了这一点。
在北京,对装修后6个月内的46间房间的室内甲醛浓度进行检测,发现温度高于0°C、湿度高于75%时,甲醛极易超标。
在济南,通过检测夏天居民室内空气中甲醛释放量,发现甲醛超标2~倍的情况居多。不仅初装风险存在,装修三年室内空气甲醛污染仍然存在。
乌鲁木齐市分析24户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数据发现,甲醛超标样本占样本总量的20.5%,室内甲醛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装修后6个月内以及每年5—9月。
对于甲醛敏感人群来说,甲醛浓度还是越低越好。
为什么长时间通风还是甲醛超标?
甲醛存在形式为游离状态,吸附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在板材的内部,缓慢释放,这就是为什么已经装修很长时间的房子还可能甲醛超标。
今天小编总结了室内甲醛超标的2大原因,如下:
01甲醛具有叠加效应
装修后总会有业主很骄傲的说:“我们家的材料都是环保的,不会甲醛超标的!”
殊不知,即使所有的装修材料都是环保的,甲醛等含量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也不意味着室内一定不存在甲醛污染!
我们家里会用到地板、壁纸、涂料、吊顶等材料,还有一些木质家具。这样一来,地板释放一点甲醛,涂料释放一点甲醛,家具再释放一点甲醛,这些产品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都会分布于整个居室的空气中。
当这些产品释放的有害物质在指定空间叠加起来之后,该空间的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就有可能危害到大家的健康。这就是甲醛的叠加效应。
02装修居室太“拥挤”
叠加污染实则就是单位空间内各类产品释放的有害物质累加的结果。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在装修居室时宜简不宜繁。
如果在较小空间内进行太过繁杂的装修,必然会使用大量的装修材料,这就提升了出现叠加污染的风险,在狭小的空间摆放大量的木质家具也是同理。
房子装修好以后,要间隔多长时间才能入住?
其实每一位房子刚装修好的业主,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保证房子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的情况下,最少5-6个月才可以居住。
正常的人,都要5-6个月才能居住,那么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儿,多久才能居住呢?
(1)孕妇越迟入住新房越好,最少也要装修好超过6个月,如果怀孕还不足个月的孕妇,入住时间更应该推迟。
(2)婴儿入住新房的时间,其实与孕早期女性差不多,最好在新房装修好后1年以后入住,因为婴儿身体承受能力没有成年人那么强,更容易受到甲醛的影响。
要想甲醛不超标,我们应该避免甲醛入户,但是生活中的“甲醛大户”很多人都蒙在鼓里,经常性地买回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物品含有大量甲醛~
甲醛大户已被“揪出”!家中“这4件”尽快清理,天天在释放甲醛
1、密度板衣柜
装修房间的时候,大家都会在空闲的时间里往家里置办好看的衣柜,但大家在选择衣柜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材质,千万不要觉得它好看就直接将其带回家了。
因为在市场上很多的商家为了减少贵重的材质,会用密度板来代替原木,这就会导致我们在选择时很容易踩雷,它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危害。
根据研究发现,密度板中含有的甲醛成分非常高,不仅如此,而且想要把它完全地去除掉也是不可能的,可能会一直残留在柜子当中,长时间下去肯定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2、不修饰的打孔板材
啥叫不修饰的打孔板材呢?就是一个家具不管是为了使用,还是为了美观,在家具上打了孔,但这个孔又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将板材本身的材质露出来。
当然了,实木家具除外哈~毕竟人家也咋用胶水,所以也就不谈什么甲醛之说!像什么人造板、颗粒板啥的,在生产过程中都使用了胶,所以作为家具的它一旦它露出,并没有任何密封,还是要格外留心一下的!
倘若你就恰巧有这样的家具,不妨使用一些可有密封的东西将其包裹住!
、墙壁胶水
现在很多人在装修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环保涂料,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甲醛的存在了。
实际上装修过的人都知道,在刷涂料之前,都要先刮一下腻子,殊不知腻子是用滑石粉和胶水搅拌而成,涂抹在墙壁上的,胶水就是甲醛的重要来源。
在市面上卖的胶水价格也是不同的,有几百块的,也有几千块的,而甲醛就隐藏在那些品质差的胶水里。
4、室内装饰纺织品
日常和我们密切接触的纺织品也有甲醛没想到吧,包括床上用品、墙布、墙纸、化纤地毯、窗帘和布艺家具在内的这些纺织品,它们在纺织生产中,为了增加抗皱性能、防水性能、防火性能,生产者通常会加入一些含有甲醛助剂,导致了这些纺织品在使用时会释放出甲醛。所以一些纺织品在买回来的时候,要马上清洗,通过阳光暴晒,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一部分的甲醛。
如果家里有这4种东西,小编建议你们尽快换掉,或者尽快除甲醛,因为这些物品可能释放毒气“15年”,长期和这些“释放原”共处一室,我们的健康就很容易受到威胁,别不当回事!
市面上最常见的「白乳胶」是不是真的不含甲醛?
提到白乳胶,在产品宣传上离不开的关键词就是“环保”,毕竟和气味刺鼻的油性胶水相比,它可称得上是“一阵清流”。
那么白乳胶真的完全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吗?我们把这次评测的三款样品送去检测。
结果实验室在三款“大牌”白乳胶(黄胶属于升级版的白乳胶)中都检测出不同含量的游离甲醛。
我们的研究员小哥哥还在实验中发现,三款白乳胶在刚施工完时,VOC(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较高。
不过从实验结果来看,白乳胶释放出来的VOC主要是一些小分子的酯类、醇类等,总体风险较低。
▲气相质谱仪
只要等待白乳胶完全干透后(一般24h以上),甲醛和VOC的释放量就非常小了,而且几乎无异味。
总得来说,相对那些油性胶粘剂,「白乳胶」以水为溶剂或分散剂,不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有机溶剂,确实要环保许多。
注意:秋季依旧是甲醛“高发季”
首先,秋季气候干燥。随着夏季的结束,秋天带来了更加干燥的气候条件。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下,木材、家具和建筑材料中的甲醛释放速度可能会增加。这是因为湿度较低会导致这些材料中的甲醛蒸发得更快,进而增加室内甲醛浓度。因此,秋天的干燥气候为甲醛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室内通风减少。
随着气温下降,人们倾向于关闭窗户,减少室内外的空气交换,以保持温暖。然而,这也导致了室内空气的停滞,使甲醛等有害气体更容易在室内积聚。缺乏足够的通风会导致室内甲醛浓度升高,增加中毒风险。
最后,秋季装修和新家具购买增加。
很多人选择在秋季进行室内装修或购买新家具。新的建筑材料、涂料、胶合板和家具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甲醛,这些物质在刚刚安装或购买时会释放更多的甲醛。
因此,秋季装修和购买新家具可能会导致室内甲醛浓度升高,增加了甲醛中毒的风险。
为了孩子健康,秋季一定要重视家中甲醛的治理。
关于除甲醛难治理,原来是掉进这两个误区!
甲醛治理是新装修家庭常常面临的问题,而不少人都会遇到因为甲醛治理而感到困扰的情况。事实上,许多人都陷入了一些甲醛治理的误区,导致难以有效解决甲醛问题。
误区一:只依赖室内空气净化器
不少人在面对甲醛问题时,往往会只依赖于室内空气净化器来解决。空气净化器通过过滤、吸附等方式去除室内空气中的甲醛,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它的治理效果。
首先,空气净化器的效果与使用范围有关。传统的空气净化器通常对室内空气净化效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好,尤其是它对甲醛的治理效果有限。因为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易于迅速扩散,空气净化器无法对其做到完全吸附和过滤。
其次,空气净化器无法解决甲醛源的问题。甲醛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家具、涂料等,只依赖空气净化器无法根除甲醛源头。即使把甲醛从空气中去除,新施工的材料和家具仍然会不断挥发甲醛,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去除甲醛的多种方法。
误区二: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1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