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吴阿婆(化姓)平时身体硬朗,却在1个多月前突然出现肠梗阻,反复腹痛、呕吐,医院就诊未能查明原因。直到近日转诊至医院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才发现堵塞肠腔的是两枚坚硬的“粪石”。
据老人回忆,在中秋节曾吃过几个柿子,由于牙齿不好,几乎是半咬半吞下去了。没想到因此形成了“胃结石”。专家提醒,要避免空腹进食柿子,以防“柿结石”的形成。
肠梗反复腹痛呕吐
吴阿婆来自粤东地区,平时自行买菜做饭,生活自理,身体“杠杠”。1个多月前,老人开始反复出现腹痛,呕吐,并逐渐加重,从呕出胃内容物到胆汁,十分痛苦。医院、医院就诊,查腹部CT均提示“上段空肠梗阻,局部肠管水肿,考虑炎症?”由于未能明确肠梗阻病因,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
影像检查提示上段空肠梗阻。
然而,阿婆腹痛呕吐症状并未见缓解,后转至中山六院进一步就诊。住院后,CT考虑存在上段空肠梗阻,但肠壁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征象,腹部也无肠套叠、肠缺血或肠粘连等表现。
阿婆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平时饮食清淡,吃好睡好。本次发病突然,究竟为何?
腹部探查取出“粪石”
接诊的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吴小剑教授考虑,阿婆明确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经保守治疗月余仍未能缓解,具有明确的手术探查指征。于是,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吴小剑教授与麻醉科团队协作,为阿婆实行了腹腔镜探查手术。
术中,阿婆空肠可见一大小6×4cm的肿物,质地“坚如磐石”,明显堵塞肠腔。取下该“肿物”后,医生发现,导致老人腹痛1个多月的罪魁祸首,是两枚坚硬的“粪石”。
术中探查发现坚硬“粪石”堵塞肠道。
事后老人才回想起来,今年中秋节,曾进食过几个柿子。当时几个柿子特别甜,自己由于牙齿脱落,咀嚼困难,就把柔软而清甜的柿子几乎是半吞了下去,想不到成了这次腹痛的“凶手”。
阿婆在接受了肠道“取石”手术后,当天便能坐起聊天,术后第一天恢复进食,能够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
胃肠弱者少吃柿子
秋冬季节正是柿子当季,柿子好吃,但它含有一种化学成分——“鞣酸”,又称单宁、单宁酸,应引起注意,这也是柿子存在涩味的原因。这种可溶性成分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纤维素,越变越大,越变越硬,形成“胃结石”,可能压迫肠道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
这种“消化道结石”常见于胃腔,像本例结石排入小肠导致梗阻的病例,临床较为罕见,但不应忽视。曾有文献报道,结石性小肠梗阻最终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的案例。
吴小剑教授表示,每到吃柿子的季节,都会接诊很多类似的患者,他曾见过直径达10余厘米的胃结石,最终不得不切开胃壁取石。喜爱柿子的朋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未成熟的柿子鞣酸成分较高,食用时应选用成熟的柿子;
(2)柿子皮中鞣酸成分较高,柿子皮应弃去不食;
(3)避免空腹进食柿子,同时应避免与大量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同食,避免“柿结石”的形成;
(4)进食柿子,一次量不可过多,控制在2个以内;
(5)胃肠功能较弱的朋友,应尽量少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柿子,黑枣、山楂、葡萄、李子、野梨、石榴、橘子以及茶叶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富含鞣酸类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