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引起的肠麻痹。
麻痹性肠梗阻可能继发于腹部手术、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感染、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的作用等。主要表现为腹胀,如果情况严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过去认为无论哪种原因导致肠麻痹后肠壁的平滑肌完全丧失蠕动功能而处于瘫痪状态,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年
早在年Hotz用腹膜炎的动物肠襻做实验模型时,发现肠壁肌肉本身仍有收缩能力,对药物的刺激也呈正常反应。
年
Frey用碘做化学性腹膜炎试验时,通过腹壁上的赛璐珞小窗,观察到皮下注射胆碱后肠襻的收缩作用仍然存在。
年
Petri发现肠麻痹者血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较正常人高7~8倍,且腹部大手术后使用氯丙嗪可使腹胀减轻,肠蠕动比一般恢复较早。年章学泉等对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其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提前9.4h。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由于肠壁本身肌肉的瘫痪,而是因外来的运动神经发生瘫痪所致肠道的运动神经大部分来自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则对肠壁平滑肌起抑制作用,对括约肌则起收缩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肠麻痹是由于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使肠壁的运动表现出暂时性的抑制状态。
Hotz在做动物实验时,曾用空气注入肠腔使之扩张,发现肠壁扩张后,肠襻的节律性蠕动随之停止而将气体驱除后肠襻的蠕动又可恢复。
故此Hotz认为,肠麻痹并非毒素的作用,而是肠管胀气所造成结果,而且肠管一旦扩张,肠壁的吸收作用可随之减弱,分泌反而增强,气体和液体的积聚又将进一步使肠管扩张和肠蠕动消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是造成肠梗阻的真正原因。
而中医泻下药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如芒硝因含硫酸钠,在肠内不易被吸收,致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使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机械性的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所以在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时不应以泻下通便药为主,而是应用理气药。
厚朴排气合剂针对性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厚朴排气合剂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学说,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经典组方“厚朴三物汤”加木香而成。本方以理气药物为主,配以清热、导滞通腑之苦寒药大黄,有行气消胀,通腑导滞之功效,可以用于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
组方分析药理作用
厚朴排气合剂四药合用的作用是:
1、具有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且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共同起到促进胃肠蠕动,促排气,排出毒素和细菌,防止感染及避免肠粘连,术后镇痛等作用。
2、作用于全消化道各部位,实现了全面恢复胃肠功能。
END
祖国医学认为麻痹性肠梗阻属气机郁结,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所致,治疗以行气消胀、宽中除满为宜。厚朴排气合剂组方中厚朴(姜制)具有治胃宜和、行气和胃功效,木香具有辅助下气的功效,枳实(麸炒)、大黄具有调理胃肠之气的功效,四药合用具有行气消胀,通腑导滞之功效。针对麻痹性肠梗阻的治疗,厚朴排气合剂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