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疾病概述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是由于核苷酸合成时核基因突变引起线粒体DNA数量减少的一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线粒体DNA数量减少,细胞中呼吸链复合体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下降,从而出现受累组织及器官功能紊乱,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链缺陷病,可导致新生儿和婴儿早期死亡。
分类及临床症状
1、肌病型MDSTK2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编码胸苷激酶,催化脱氧胸苷生成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参与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该基因突变主要影响肌肉组织,对肝、脑、心脏和皮肤的影响很小。典型表现为婴儿期或儿童期起病的严重的进行性肌病,可导致呼吸衰竭,重者可在数月或数年内死亡。但也有相对较轻的临床表型,进展较慢,生存期较长。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通常升高,肌电图往往显示非特异性肌病改变。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可见破碎红纤维和/或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纤维、肌浆空泡和结缔组织增多。2、脑肌病型MDSSUCLA2位于染色体13q12.2-q13.3,SUCLG1位于染色体2p11.3,二者共同编码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其中SUCLA2编码β亚基,SUCLG1编码α亚基,共同参与三羧酸循环。另外,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可与线粒体核苷二磷酸激酶形成复合物,参与核苷酸的生成,SUCLA2和SUCLG1突变可破坏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与线粒体核苷二磷酸激酶之间的关联,进而导致dNTP池失衡,致线粒体DNA合成数量减少。SUCLA2主要在脑组织、骨骼肌中表达,表现为儿童早期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室检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升高,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增加。MRI表现为基底核受累,尤其是影响壳核和尾状核。线粒体DNA定量检测显示肌肉线粒体DNA水平降低。SUCLG1主要在肝脏中表达,突变导致的MDS报道较少。SUCLA2、SUCLG1基因突变患儿预后差,多数在儿童期死亡。RRM2B基因位于染色体8q23.1,编码p53诱导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催化二磷酸核苷转变成脱氧二磷酸核苷,调控线粒体DNA的合成,其基因突变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或婴儿期脑肌病型MDS、成人型线粒体神经胃肠肌病及成人型线粒体肌病。患儿常在出生后1个月出现肌张力减低、乳酸酸中毒、喂养困难、肾小管病、小头畸形、精神运动迟滞、感音性神经性听力消失。此病进展迅速,通常出生前几个月内死亡。3、脑肝型MDSC10orf2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4,编码具有线粒体DNA解旋酶和核酸水解酶活性的TWINKLE蛋白,在线粒体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C10orf2突变可导致脑肝型MD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线粒体肌病。脑肝型MDS有2种表现形式:严重的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的肝性脑病和婴儿期发病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POLG基因位于染色体15q24-q26,编码DNA聚合酶。POLG基因是导致线粒体疾病中最常见的核基因,POLG基因突变可导致POLG综合征。目前已报道的余种POLG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可能造成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缺失及含量减少。POLG综合征有多种临床表型:渐进性眼外肌麻痹、青春期或成人起病的线粒体隐性共济失调综合征、帕金森、过早绝经及婴幼儿起病的Alpers-Huttenlocher综合征等。DGUOK基因位于染色体2p13,编码2-脱氧鸟苷酸激酶,参与线粒体DNA的补救合成途径。DGUOK基因突变是导致儿童脑肝型MDS常见原因,主要有2种表现形式,即新生儿多器官疾病和婴儿期或儿童期的孤立性肝病。MPV17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p23.3,含有8个外显子,编码种氨基酸,在人的胰腺、肾脏、肌肉、肝脏、肺、胎盘、脑和心脏中均有表达。该基因突变导致脑肝型MDS有3种表现形式:幼儿期(6个月前)或儿童期(5岁前)以低血糖发病、进行性肝衰竭、肝功能异常联合进行性感觉运动神经轴索性病变(经典型)。4、神经胃肠型MDSTYMP基因位于染色体22q13.32,编码胸腺嘧啶核苷酸磷酸化酶(TP),调控线粒体基因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催化胸苷及脱氧尿嘧啶分别转化为胸腺嘧啶及尿嘧啶。TYMP基因突变导致TP活性降低,导致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及脱氧尿嘧啶核苷显著增加,使线粒体核苷酸库处于不平衡状态,进而线粒体DNA复制出现丢失、突变,该基因突变是导致线粒体神经胃肠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
疾病诊断
MDS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生化代谢、组织病理学分析、影像学检查及呼吸链复合体检测,最终确诊需DNA检测。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基因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基因捕获技术,捕获目标基因或全外显子,对大量候选基因或全外显子进行平行测序,有着测序通量高、简单、快捷、花费低等优点。
案例分享
患儿男,19年8月出生,该小孩6个月时因反复呕吐,腹胀5天,入院,出生时3.4kg,现约4.7kg,饮奶量正常,但体重增加缓慢。现感染性休克。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