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防治
漫漫“肠”路
“肠”治久安
肠癌知识你知道
患者一:“医生,我痔疮发作了,大便有血,你帮我开点药吃吃吧…”
患者二:“医生,我肚子老是感觉隐隐做痛,不舒服,是不是阑尾炎发作了…”
患者三:“医生,我老是便秘,最近越来越严重了,帮我看看,有没有药吃吃…”
诸如此类的场景与对话,在外科门诊几乎天天上演着,在外科医生眼里,已是“家常便饭”,那么,真的只是痔疮、阑尾炎发作、便秘顽疾吗?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听到这些对话,难免会“多想一些”,多绕几个心思。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的你们,也会多几个“心眼”吗?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大肠的自我独白。
嗨,大家好,我叫“大肠”,分别由结肠、直肠和肛管组成,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不仅是人体吸收水、电解质、部分营养物质的重要部位,还是排出残渣和毒素的主要脏器。我全长约cm左右,围绕在小肠的周围,我与小肠是表亲,大家如何分辨我,只需看我的“身材”,我比小肠胖、粗的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的食物越来越丰富,我的压力是愈来愈大,我给人们发出各种不同的预警,可是大家都不太重视,等我变的越来越严重时,人们才想起带我去看病。
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粪便中有血,有时癌肿破溃大便表面还会有少量血性黏液。
2.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或仅为下腹不适感,当伴随感染或肠梗阻症状后腹痛加剧,甚至会出现阵发性绞痛。
3.肠梗阻:便秘、腹胀,一般为地位、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出现大便变细、排便困难、部分病人还会出现呕吐现象,这些都是晚期症状。
发病原因
1.饮食习惯:现代人们喜欢吃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食物,尤其喜欢吃油炸、腌制食品,而减少了蔬菜、水果的摄入,导致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缺乏,这些因素会增加我发病的几率。
2.遗传因素:10%-15%的肠癌患者为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常见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在散发性肠癌病人家族成员中,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3.癌前病变:大多数来自腺瘤癌变,以绒毛状腺瘤及家族性肠息肉病癌变率最高;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血吸虫性肉芽肿也视为癌前病变。
筛查
1.直肠指检:它是直肠癌最简单、最直接的检查方法。
2.粪常规检查:可作为普通检查手段,若大便隐血持续阳性者,要进一步检查哦!
3.内镜检查:包括纤维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等,能有效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状等,并且能取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4.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能有助了解病灶的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预防
1.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2.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物中脂肪、动物蛋白的摄入,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3.平时养成规律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在肠道积聚的时间。
4.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l/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