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
大肠癌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中预防是关键。平时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控制饮酒和脂肪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水果、素菜类纤维素有吸附水分的性能,可增加粪便量和体积,达到使致癌物的浓度降低,加快粪便从肠道排空,使致癌物质的作用时间缩短。平时多饮用牛奶可有效预防癌症,尤其是牛奶中含有钙素能破坏大肠中的致癌物质,将其分解为非致癌物质排出体外,对酒精中的醛类化合物的分解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大力防治血吸虫病,根治结肠及直肠腺瘤和息肉,防止癌前病变的发生是有效防止大肠癌发生的关键。
11月30日,医院普外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郭红伟走进长治综合广播直播间,与听众交流并解答了关于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知识和问题。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到底有哪些呢?经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饮食及运动因素在各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高脂肪饮食摄入比较高的人,尤其是喜欢吃含饱和脂肪酸这类食物的人,体内胆汁酸的产生量会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会使大肠癌的发病率增高;研究表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食品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比如:缺钼,缺硒等,生活习惯改变也有很大关系。缺乏适度的体力活动或缺乏进行适度体育运动也将是导致大肠癌的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大肠癌的诱发因素之一。二、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遗传易感性在结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的家族成员,应视为结肠癌的一组高危人群。有些病如家族性息肉病已被公认为癌前病变。国内外均有“肠癌家庭性”的报道,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三、大肠的慢性炎症与肠道息肉肠道慢性炎症和息肉、腺瘤及患广泛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有严重不典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演变为结肠癌的机会约为50%,约有3%~5%人群发生癌变。显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要高,我国的资料提示发病5年以上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性较一般人群高2.6倍,而与直肠癌的关系不密切。但对于病变局限且间歇性发作者,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较小。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病﹑大肠腺瘤、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疾病,均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四、职业因素与体力活动结肠癌患者中从事绝缘石棉生产工人比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已证实吞食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已经证实,在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的生产过程,经常应用的一种化合物质——丙烯腈有诱发胃、中枢神经系统和乳房肿瘤的作用,且接触该物质的纺织工人,其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尽管如此,一般并不认为结肠癌是一种职业病。五、其他因素:盆腔曾接受过放疗治疗的患者,比方说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的,做过结肠代、膀胱这种手术的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便秘﹑大便量少﹑肠腔内厌氧菌数量增多也与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大肠癌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呢?一般来讲,大肠癌早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有些病人可能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原来大便很正常,突然便秘或者腹泻,另一种情况是原来经常便秘,最近突然一段时间出现腹泻。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早期的症状,我结合我自己近30年的临床经验,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结肠癌早期症状主要为:1、轻度的食欲减退、腹部不适、饱胀、隐痛、便不成型、腹泻等。2、便血,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但病变距肛门较远时只有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出现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右半结肠癌病人中,肉眼可见的便血者仅占36.5%。3、肿瘤继发炎症一起的症状:出现频繁粘液便,当病灶部位于直肠时往往出现里急后重,便意频繁,便不干净等表现。4、贫血,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结肠癌随着病情发展常出现以下症状,腹痛,常表现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有些患者表现为腹部肿块,多为瘤本身,有时可能为梗阻近侧肠腔内的积粪,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中晚期可能表现为肠梗阻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胀和便秘。当完全发生梗阻时,症状加剧。直肠癌早期亦无明显症状,癌肿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主要有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便血着占80-90%,便频占60-70%,便细占40%,粘液便占35%,肛门痛占20%,里急后重占20%、便秘占10%。由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和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一般右侧结肠癌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侧结肠癌及直肠癌是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临床上当发现大肠癌的时候,大部分往往已经是晚期了。如何筛查大肠癌?过去二、三十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至少部分得益于各种筛查手段的推广。从到年,50岁到75岁的人群中,肠镜筛查率从19%上升到55%,同期,大肠癌发病率下降了30%。一般来讲,肠镜检查依然是目前大肠癌筛查的最佳方法。什么时候开始做肠镜?多久做一次?国际癌症协会建议,平均风险人群,50岁开始,每十年做一次。如果风险高于平均,建议更早开始筛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做肠镜会很痛吗?做之前,通常内镜医生会给病人用一些镇静药物,必要时请麻醉科医生做麻醉,也就是大家常说无痛肠镜。所以,99%的病人都可以轻松地完成肠镜检查。绝大多数病人睡一觉醒来根本不记得做过这样检查。医院已经能够给患者提供无痛肠镜,大大方便了患者。大肠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预防呢?
主要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1.饮食调整:减少能量摄入,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2.改变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戒烟戒酒。3.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各种结肠炎,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二)二级预防肿瘤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少肿瘤引起死亡。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癌前病变到侵润性癌,估计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这也为普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机会。普查的主要手段是大便隐血检查及大肠镜检查。普查是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三)三级预防对肿瘤患者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对大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化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晚期大肠癌发生肠梗阻而不能手术者可以在大肠镜下植入支架,以缓减便秘症状,以提高生存质量。
FM94.9长治综合广播
《医院》节目预告:
长医院
12月2日(星期一),主讲人:长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晓艳。
张晓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长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现任山西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长治市肾脏病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长治市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26年,擅长肾脏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肾脏病科的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有一定的见解及处理能力。熟练掌握肾活检组织穿刺的操作,对终末期肾脏病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有独特的观点。曾于年11月-年2月赴以色列研修学习,先后参与国自然基金课题研究1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发表SCI文章2篇,担任山西省大学生2项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承担长治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
参与节目的方式:
收听频点:FM94.9、AM首播时间:上午9:30—10:30重播时间:晚上21:00—22:00
健康
可以添加哪些偏方能治疗白癜风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l/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