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12日,我院介入医学科在全市内首例开展肠梗阻导管植入治疗肠梗阻取得良好效果。介入医学科主治医师苏斌及张邦玄先后为两例肠梗阻患者植入肠梗阻导管,术后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填补了我院此项技术对肠梗阻治疗领域的空白。
经肛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结肠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杨某,女性,70岁,发现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并全身多处转移4月余,先后在我院肿瘤科化疗3次,本次住院因停止排气及排便3天入院,经腹部CT检查提示直肠及乙状结肠交接处肿物,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病情紧急,需要立即解除肠梗阻。
术前CT扫描见结肠严重扩张
因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肿瘤多处转移,考虑外科造瘘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多,向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及家属选择行经DSA引导下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植入手术。
DSA透视下用柔软的导丝及导管通过梗阻狭窄段术中造影见梗阻段以上肠管造影剂完全不能通过显影导管通过狭窄部位后造影见近端扩张肠管,和远端肠管成鲜明对比扩张鞘做狭窄段扩张处理肠梗阻导管植入完毕可见严重扩张的肠管显影术前腹围96CM术后4天腹围87cm,术前CT显示肠管严重扩张术后1周CT显示肠管扩张完全解除
目前患者肠梗阻解除,由于患者属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拔管后将可能导致进食后再次出现梗阻情况,可长期带管生活,进少渣食物,当然患者如果不愿意带管生活还可选择行介入肠道支架植入手术。
来自普洱市某单位的22岁年轻小伙,因腹胀腹痛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两天并经医院诊断为降结肠段肠梗阻,梗阻原因及性质不明,经保守治疗病情持续加重,由于肠腔扩张严重肠镜检查肠腔破裂风险较大,但患者年轻,无特殊及相关病史,考虑到病情不明确,急诊手术剖腹探查后做结肠造瘘后需要再次手术,经我院普外科专家会诊后决定由我科先行肠梗阻导管植入缓解肠梗阻后再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这样能够争取一次手术解决问题。
术中见结肠及空肠均已扩张,梗阻位于降结肠导丝导管通过狭窄段扩张鞘在导丝导引下扩张狭窄段肠梗阻导管植入完毕,管头位于回盲部术前腹围82cm术后5天腹围73cm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不但易导致体液和电解质丧失,引起肠管组织损害,严重可出现脱水、休克、肾衰竭等,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后果。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普通鼻胃管因其长度限制,仅能吸引胃内积存的胃液及气体,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手术因术后易粘连造成梗阻再发,也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肠梗阻导管可根据患者梗阻部位不同给予选择行经鼻或经肛置入术在DSA下完成,无切口,无疼痛,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肠梗阻导管应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肠梗阻的措施,使得部分肠梗阻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治愈,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
即使针对恶性肠梗阻患者,不能耐受造瘘手术,肠梗阻导管的置入减轻了小肠的压力,缓解了梗阻的症状,当导管停留在梗阻部位后,患者即可进食糖水、盐水、果汁等,这样患者就可带管生存,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质量。
在临床中,该手术不但可以通过减压吸引治疗肠套叠、术后肠粘连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小肠梗阻,还可以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进行空肠营养支持;对大肠癌引起的恶性梗阻,通过经肛门型的肠梗阻导管迅速通畅肠道、消除肠管水肿后再手术,得以避免以往需先肠造瘘、要开两次刀的痛苦。肠梗阻患者在插入导管后如恢复顺利,很快就可以进食流质食物如稀饭等,通气排便后即可拔出导管。
文/图:介入医学科:苏斌、张邦玄、靳勇、何花
本期编辑:查明张建波责任编辑:李晓玲监审:李玉琼
投稿邮箱:pesrmyyxjs
.
白癜风传染么治疗白癜风诀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l/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