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的定义
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高龄人更为多见。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细胞来自胃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这部分细胞是增殖中心,具有向胃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正常时,它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病理情况下,它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肠化生。近来有人进一步研究肠化灶的组织学始发部位主要在胃小沟,微小的肠化灶以胃小沟为中心,可以不同程度地向周围胃小区发展为小灶及大片状肠化灶。
肠上皮化生的分型
通过黏液组化染色把肠上皮化生分为两类:
小肠型化生(即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又可分为五种亚型,分别是:
不完全型小肠化生;
完全型小肠化生;
不完全型结肠化生;
完全型结肠化生;
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结肠化生。
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57.8%),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证反应的性质;
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88.2%),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肠上皮化生分布
慢性萎缩性常伴有肠化,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 研究统计肠化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年龄越大萎缩区越扩大,肠化的比例也越大。
肠化与萎缩性胃炎部位分布基本一致,胃窦部出现率为最高,(也是胃癌的高发部位)其次是体窦移行部位。
肠上皮化生的诊断
肠上皮化生需要通过胃镜才能确诊,严重的肠上皮化生在胃镜直视下就能够发现,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在胃镜下取活检,将组织制成切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可以明确肠上皮化生的诊断。
肠上皮化生的危害
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很密切,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是可以发生癌变的,癌变的概率可达到5%左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肠化生都会癌变,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
查出肠化该怎么办?
此前一般认为肠上皮化生不可逆转,只能够延缓疾病的进程,减少胃癌的发生率。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辅助中医药辨证治疗,是完全可以逆转的。
1
定期复查: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胃镜,评估胃粘膜化生的程度,如果出现异型增生或者早期癌,及时的处理,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2
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头号帮凶,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必须根治幽门螺杆菌,可以减轻症状,治愈胃炎。
3
抑酸治疗:适用于高胃酸的患者,首选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长期口服抑酸药,反而会加重胃粘膜的萎缩。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适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
4
戒烟限酒改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三餐规律饮食,不要忘了吃早餐,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加重胃的负担。适当补充vc,硒,叶酸等。慎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赞赏
长按法国敏柏宁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l/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