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腹部肿瘤患者即腹盆腔多处转移的患者,多数合并肠梗阻。虽然出现肠梗阻,但多数患者仍有半年左右的生存期。因为肿瘤晚期,肿瘤多处转移,患者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用“骨瘦如柴”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体质差,肿瘤晚期,这样的患者往往难以被外科接收处理肠梗阻。医者不是拒绝治疗,而是担心患者体质差,不能承受手术或解决不了梗阻问题。所以,这样的患者多数就这么腹胀煎熬着,消耗着,看到别人进食,自己奢望着,直到燃尽生命最后一滴油。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减轻患者痛苦,减轻腹胀的痛苦,不能进食的痛苦,虽然不能救其命,至少能让他(她)感受生活的经历。
对于这样的患者,作为医者及家属必须明白治疗原则是减轻痛苦,而不是切除肿瘤。而是,尽量,让他不再腹胀难忍。术后自己能经口进食,也许能消化吸收的肠管并不多,也就是可能意味着“吃啥拉啥”,但比腹胀的感觉要好多了。
这样的患者该怎样处理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腹壁肠管造瘘。
看似很简单的手术问题,为啥得不到实施呢?笔者经历不少类似的肿瘤患者,肠梗阻1至2个月,均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原因有以下:①.医者及家属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原则不清楚。肿瘤晚期患者治疗原则就是减轻痛苦,不要再考虑怎样清除体内肿瘤等虚无缥缈的事情,要考虑怎样解决现实肠梗阻的问题。②.医者及家属均认为患者不能耐受手术。③.医者对该类患者束手无策。对该类患者,很多医者认为无法治疗了,认为满肚子都是肿瘤,无法手术。不知道该怎样有效解决处理肠梗阻,即便造瘘,也无法判断能否实施。对于第一条,需要医生及家属改变思想观念。对于第二条,是对手术认识有误,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的疾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对于该类手术,尽可能创伤小,时间短。其中一患者,术中5分钟就完成造瘘,对患者影响极小。对于第三条,笔者想说的重点,怎样才能有效处理呢?下面阐述本人对该类患者的处理方法及认识。
1.必须清楚该类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极差。造瘘本身是小手术,但对于该类患者,可能是致命的手术,也就是尽可能创伤小,不做过多的操作,缩短手术的每一秒。
2.明确可用肠管的长度。必须大致了解造瘘近端肠管的质量及长度。如果幽门下十二指肠肿瘤侵犯梗阻,造瘘则无法完成,如果空肠起始部以下仍有1米多的肠管通常,则造瘘希望很大。可以通过口服泛影葡胺造影剂了解肠管的长度。
3.明确肠管的位置。如果肠管位于腹壁下,则能比较容易造瘘且创伤小,皮肤开个小切口就解决肠梗阻问题了,患者体质决定了不能过分强调所造肠管的位置,消化道能通是首要的。一般肠管越往下,距离小肠起始部越远,越理想。如果可用肠管位置比较深,则手术操作创面大,患者可能难以承受。
4.肠管是否挛缩的判断。如果肠管挛缩,则肠管难以提出腹壁外,如果相对游离,则容易提出腹壁外。大致判断方法是,触诊患者腹壁,如果腹壁柔软,则肠管挛缩可能小。如果整个腹盆部僵硬韧,则提示肠管挛缩可能性大,造瘘比较困难。一般,只要有一个腹壁区域柔软,则能造瘘的可能性大。
5.及时终止手术。肠管提出后,不要再做过多操作,及时终止手术。不能因为为了手术的完美,或想弄清楚腹壁情况而延长手术,那样会增加患者创伤,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总之,对于该类患者手术,笔者多数成功解决肠梗阻,减轻痛苦,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希望本人的分享能起到应有的帮助。
长按识别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l/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