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白癜风 http://pf.39.net/dbfzl/131204/4302780.html1
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也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黏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根据我国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有三种分类方法:
1.基于镜下所见及病理报告腺体有无萎缩,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2.基于有无Hp菌感染,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上图胃镜及活检病理
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浅表性胃炎(HP+);C,慢性萎缩性胃炎;D,肠上皮化生
“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如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2
为什么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这么高?
著名消化病专家任锡玲教授认为:
1.胃黏膜变化易受到胃镜检查前饮食的摄入(如酒,刺激性食物等)和检查前是否吸烟的影响;
2.检查时病人恶心、干呕等的影响;
3.胃镜医师的手法和熟练程度;
4.内镜医师担心漏诊,胃黏膜稍有异常时,不敢做出正常胃黏膜的诊断;
5.慢性胃炎内镜诊断率过高,成年人即使无任何症状,经胃镜检查后大多被诊断为胃炎,很少有正常者。
6.胃炎的分类标准尚不统一各种名词混杂,常发生同一种内镜表现而得出的诊断却不同。即便是医院不同的医生得出的内镜下诊断也不相同,让患者无所适从,有时候为了求证到底是何种胃炎不得不医院检查胃镜,结果令患者大失所望的仍是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
7.有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概念尚不明确,故造成只要有Hp感染就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这就是我国胃镜诊断慢性胃炎的现状。
据统计,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检出率达80%-90%。这么高的比例,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胃炎发病率。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抑或是精神压力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判断是否有粘膜炎症,要靠病理支持。
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要不要治疗?
其实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有70-80%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只要通过好好保养就会好转!
该病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
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1.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不论有无症状都需根除!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是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这一点已十分明确!大量研究也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以明显降低39%胃癌的发病率,尤其在萎缩、肠化生发生以前根除者获益更大。
2.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当然需要治疗。
这分为两种情况:
(1)短时间内出现上述症状者,这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在诱因下加重的关系,以短期的对症治疗和保护胃黏膜为主。
(2)反复上腹不适者,往往还伴有精神紧张、烦躁、情绪低落、眩晕、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这时应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单纯按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不佳,需按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这类患者如果不治疗,会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3.没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要治疗,这需要根据病理检查而定。
这是因为:
(1)胃黏膜炎症程度与患者症状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2)患者症状有无、轻重还与患者耐受程度有关。
(3)长时间胃黏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癌发病率。
据研究:50%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化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40%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会演化为肠化生,而8%的肠化生患者会演化为异型增生,而异型增生会演化为胃癌。如下图所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
多灶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
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肠型胃癌
总之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活检病理示中、重度慢性炎症,尤其是重度慢性炎症者,仍应适当治疗,以止酸、胃粘膜保护剂治疗为主,以减轻胃粘膜炎症(有些胃粘膜保护剂本身就有减轻胃粘膜炎症的作用,如:瑞巴派特)。
胃部位于食道和小肠中间,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身体所需营养。胃病有很多种,像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均统称为胃病。胃部疾病发作时,身体可能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胀气等症状,因此,经常犯胃病的人,记住5个字,多吃2菜,不但可以辅助修复胃黏膜,还能减少幽门螺杆菌。
一、牢记5个字:
第一个字、鲜:食物每天通过食道进入胃中,如果无法保证食物新鲜干净,很容易使细菌进入胃部,长期食用不干净食物,可能会滋生细菌,引起腹泻、腹痛。尤其是高温天气或潮湿季节,食物容易滋生细菌、变质、发霉、腐烂,选择食物时应选择新鲜食材。
第二个字、淡:很多人喜欢吃口味重食物,像辛辣、过酸、油腻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配料,经常吃会给肠胃增加负担,不利于消化,尤其是换季期间,还容易引起肠胃感冒、腹痛、腹胀气等症状,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其他食物可以少吃,但注意食用量。
第三个字、慢:细嚼慢咽才更养胃,食物经过细嚼慢咽以后,更利于肠道消化,进而减轻肠胃负担,另外,食物经过反复咀嚼后,可以与唾液融合,帮助肠胃消化,尤其是一些肠胃不适的人,每口饭最好嚼20次左右,不但能产生饱腹感,不会挨饿和吃撑,很利于养生。
第四个字、喜:带着情绪吃饭,不但可能减轻胃动力,还容易影响内分泌。中医认为,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很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出现无饥饿感、吃饭发困、吃饭一些饭就出现饱感等情况,因此,保证良好的情绪也是养胃的方法之一,心情畅通,胃部更健康。
第五个字、暖:胃部经常食用过凉食物,很容易使胃部着凉,寒凉食物可能会刺激胃粘膜,很容易引起胃痉挛、胃痛、腹泻等症状,因此,饮食不宜贪凉。但切记,饮食也不宜过烫,过烫食物在胃中会伤及胃粘膜,黏膜虽有自我修复功能,但反复刺激很容易造成再次伤害。
二、多吃2种菜:
1、卷心菜:卷心菜含有很多抗生素和植物杀菌素,有利于抑制胃部幽门螺杆菌,修复胃黏膜,因此,建议在生活中适当吃一些卷心菜。
2、猴头菇:猴头菇有修复胃黏膜、杀菌消炎的作用,对于经常消化不良的人,有很好的助消化效果,不但可健脾养胃,还能补充营养。
经常犯胃病?记住“淡”“鲜”“慢”“喜”“暖”5个字,多吃猴头菇和卷心菜,不但可以修复胃黏膜、减少幽门螺杆菌,还能健脾养胃。另外,为了胃部更健康,在生活中可以每天做做有氧运动,可增强胃动力、有助于吸收、消化,更利于养生。
只有病理是轻度慢性炎症者,不需要治疗!但仍应注意自我保养,以免加重!
更多胃肠日常养护方法,咨询胃肠问题,获赠健康图书资料,欢迎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8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