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孕妇,33岁,G3P1,此次双胎。无创DNA及糖耐量筛查未见异常,无家族病史。年8月4日自觉胎动减少,当日于外院行超声检查所见:一胎胎儿胃泡增大、肠管增宽,提示胎儿肠管异常;于年8月5日来我院就诊,当日患者孕35周+2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如下:
图1F1、F2胎儿胃泡大小对比(左为F2,右为F1)F2胎儿胃泡大小约5.7×2.6cm,伴肠管广泛性扩张
图2F2胎儿右腹部扩张肠管最宽处约2.9cm
图3F2胎儿中腹部肠管可见“漩涡样”征象,范围约1.7×1.0cm,CDFI:周围可见血管环绕
视频1F2胎儿扩张肠管及“漩涡征”
综上所述,此病例应作何诊断?
我院超声诊断如下:
F2胎儿肠管发育异常:1、肠梗阻2、中腹部肠管可见“漩涡样”征象,提示肠扭转可能。
因胎儿胎心监护差,次日该孕妇行剖腹产。F2男婴,体重g,羊水II度污染,脐带、胎盘未见异常;Apgar评分1min7分,5min8分,10min9分,正压给氧后5min恢复自主呼吸。生后转至新生儿监护室并紧急做床旁超声。
床旁超声诊断:
1.肠梗阻、肠粘连,考虑肠扭转;2.右腹部扩张肠管壁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肠坏死
该患儿立即转送至小儿外科行手术治疗
术中所见
1.腹腔内大量胎便及暗红色血性液体;
2.右侧腹肠管坏死呈黑色、合并穿孔,肠内容物外溢;
3.肠管与腹壁粘连紧密,分离粘连、游离肠管,发现小肠远端扭转约三圈;
4.复位扭转肠管,见回肠系膜根部也发黑、坏死,自屈氏韧带起约60cm小肠色泽尚正常,远端小肠至回盲部共约55cm完全发黑透壁坏死。
图7术中所见
图8病理诊断
术中诊断为肠扭转、肠粘连合并肠坏死,遂行坏死肠管切除并近端小肠单腔造瘘术。
结局:目前患儿术后良好,已出院。
肠扭转
肠扭转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轴为轴旋转°~°,大多发生在小肠,也可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盲肠,肠扭转为绞窄性肠梗阻,扭转肠管迅速发生坏死穿孔和腹膜炎。
病因
1、原发性肠扭转:病因不清,并无解剖异常。
2、继发性肠扭转:①解剖因素:扭转肠襻及其系膜过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后粘连、美克尔憩室、乙状结肠冗长、游离盲肠等。②物理因素:饱餐、肠道蛔虫、肠道肿瘤。③动力因素:肠道剧烈蠕动及体位突然改变等,使肠袢产生不同步运动。
3、胎儿期肠扭转多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系膜发育不完善、胎动过频繁、胎位变化等引起。
超声表现
1、肠梗阻:可见肠管不同程度扩张
2、漩涡征:扩张肠管周围肠管走行紊乱,动态扫查呈“漩涡样”改变,周围系膜及血管呈“漩涡征”。
鉴别诊断
1、肠套叠:肠套叠长轴出现“套筒征”。
2、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异常,血管环绕,顺时针呈“靶环征”。
3、腹内疝:肠管疝入呈“平行线样”多层结构。
4、肠狭窄:肠管走行正常,无“漩涡征”。
总结
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肠管不同程度扩张,扩张肠管周围肠管走行紊乱,动态扫查呈“漩涡样”征象,在除外肠狭窄、肠闭锁、肠套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疾病外应考虑肠扭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