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补维生素必定“伤”身
何咏竞医师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中国科学医院
合肥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功能所需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各种原因导致的维生素缺乏会引起相关疾病。尽管市面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维生素补充剂,而人体对于维生素的需求量却很小,盲目补充易导致维生素过剩,引起各种中毒症状。
据溶解性不同将各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后者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脂溶性维生素较易在脂肪中驻留,在体内吸收和储存效率较高,多余的部分不易从体内排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从体内排出速率快,不易在体内储存过久,容易给人们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多食无害的误解,然而大量水溶性维生素对机体亦有一定毒性作用。因此,滥用维生素对身体有害,补充维生素需适量。
维生素A中毒症状。急性型症状:因患儿维生素A敏感性个体差异大,维生素A肝脏储存量差异不同,中毒剂量有较大的差异。通常引起幼儿中毒现象发生的剂量是一天内摄取超过IU;表现为嗜睡、懒散、易激怒、呕吐、视乳头水肿、囟门膨出、复视;慢性型症状:维生素A用量达每日数万单位,婴幼儿对维生素A过多较成人更为敏感,婴幼儿平均每日摄入3-10万单位,2-6月即可引起慢性中毒,早期出现烦躁、食欲减退、低热、多汗、脱发,以后有典型的骨痛症状,呈转移性疼痛,可伴有软组织肿胀,有压痛点而无红、热征象,以长骨及四肢骨多见。由于长骨受累骨骺包埋,可导致身材矮小;部分病例有颞部、枕后部肿痛,可误诊为颅骨软化症;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前囟宽而隆起、颅骨缝分离、两眼内斜视、眼球震颤、复视等为此病的另一特征,但较急性型少见。此外,尚有皮肤瘙痒、皮疹、口唇皲裂、脱屑、腹痛、肌痛、出血、毛发枯干、肝脾肿大、肾脏病变及再生低下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减少等。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早期可能出现烦躁或嗜睡、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食欲减退、腹泻、恶心呕吐、低热、易出汗、眼球震颤、复视,甚至会引起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维生素B1过量的症状:常见症状有疲倦、头痛、水肿、眼花、肌肉麻痹、神经过敏、心动过速、抽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大量维生素B1的摄入,还可能导致另一种B族维生素烟酸的缺失;对于某些孕妇而言,大剂量的补充维生素B1,极有可能造成产后的出血不止。维生素B2过量症状:常见症状为瘙痒、麻痹、灼热和刺痛感觉,严重时还会影响肾脏功能。维生素B3过量症状:会导致脸部和肩部皮肤容易发红、头痛、瘙痒和胃病,严重过量则会出现口腔溃疡、糖尿病及肝功能受损。维生素B5过量症状:维生素B5成人每日摄取量是每天4-7毫克,饮食正常的人无须额外摄取B5,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维生素B5中毒症状,大剂量摄入时,会导致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痒,血糖升高,肝损伤,胃溃疡。
维生素B6过量症状:维生素B6尽管相对无毒,但是长期服用会成瘾。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时需大量服用维生素B6,导致严重神经感觉异常、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以及下肢定位和振动感严重受损,而触觉、温度觉及痛觉很少受影响。妊娠期大量应用维生素B6可致新生儿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全身抽搐,末梢神经炎,皮炎及贫血等。
维生素C中毒症状:VitC毒性很低。长期大量服用,如每天摄入量超过8克,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铁的过量吸收,骨骼矿物质代谢增强,影响抗凝剂疗效,血脂升高等,并可能对大剂量维生素C形成依赖。大量维生素C使血色素症及血液病的患者和儿童发生铁中毒,使碱性药物易排出,并影响血糖值的测量。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快速静脉注射,会发生红细胞溶解或静脉栓塞,有致命危险。婴儿大量服用维生素C,常有睡眠不安、消化不良、腹泻、浮肿、荨麻疹等。多次静脉注射维生素C,还会发生全身瘙痒性丘疹,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引起生命危险。
维生素D是较容易使人中毒的一种维生素:中毒症状和体征主要有:食欲不振、高钙血症、头痛、厌食、感情淡漠、恶心、倦怠、呕吐、骨痛、蛋白尿、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慢性高钙血症可导致全身血管钙化,肾脏钙质沉着,甚至迅速出现肾功能衰竭。每天服用U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E引起各种疾病。较严重的有: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由于大剂量维生素E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形成;维生素E过量还可能引起大出血,对服用降低血凝度药品(如阿司匹林)的人来说,过量摄取维生素E危险性更大。大量使用时,能破坏维生素K,从而增加抗凝血剂的作用,增加了出血的可能;血压升高,停药后血压可以降低或恢复正常;男女两性均可出现乳房肥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唇炎、口角炎、肌肉衰弱、皮肤豁裂、荨麻疹;激素代谢紊乱,凝血酶原降低;糖尿病或心绞痛症状明显加重;血小板增加与活力增加及免疫功能减退;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过量摄入维生素K,产生溶血性贫血、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引起肝脏疾病、呼吸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K造成新生儿黄疸,维生素K与血浆蛋白结合力较强,使新生儿(葡萄糖醛酸酶缺乏)血中的胆红质游离,造成致死性脑核性黄疸。服用含维生素K量高的多种维生素也影响口服抗凝剂的效果。经常肌注维生素K1可引起臀部硬皮病样皮下组织炎。
作者何咏竞医师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孙国平教授。现在中国科学医院西区从事肿瘤内科和肿瘤营养代谢临床工作。
附: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癌性肠梗阻专病门诊癌性肠梗阻是肿瘤原发或转移病灶造成的肠道梗阻。因伴一般情况差、营养状态差、高龄、肠道多部位梗阻、腹腔外肿瘤并存等复杂情况发生,治疗癌性肠梗阻应采取“内科为主联合局部治疗的模式”进行。专病门诊:周二、三上午,第29诊室。
肿瘤营养代谢门诊:肿瘤组织“活跃生存”、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致患者机体营养摄入不足和发生异常代谢,出现肌肉萎缩为主的体重丢失。营养代谢治疗可以逆转肿瘤患者不良的营养代谢状态,已成为临床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内科医师和临床营养师联合值诊。周一至周六上午,29诊室。
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化疗:良好营养状态是患者抗肿瘤治疗实施的前提条件,而抗肿瘤治疗减少肿瘤负荷又为异常代谢状态改善提供基本保障。营养代谢治疗与抗肿瘤药物治疗“相辅相成”。首先采用营养代谢治疗联合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方法逆转患者不良的营养状态,再实施规范的常规抗肿瘤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切除。
“营养代谢”日间化疗病房为了保障更多肿瘤患者的需求,医院领导指示,我科在本病区推行"日间化疗病房"制度。医院病房接受化疗,晚上回到家中休息。在方便的同时还可以按照住院医保标准报销。日间化疗病房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肿瘤营养代谢专业”业务范围:肿瘤内科新型亚专科,整合肿瘤内科和临床营养学科技术而成。肿瘤营养代谢诊断;营养不良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代谢营养治疗;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癌性肠梗阻内科诊治;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内科诊治等。
白癜风的治疗偏方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