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养脾胃这个话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但是,每次我结合自己读书学习和临床观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总能获得一点新的感悟。
脾胃不好,完全可以算作当下的一种流行问题,一抓一大把。原因众所周知,无非饮食、起居、作息、精神状态这几大点,上点心、有点自制力就完全能避免一堆麻烦事。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做好的人并不多,摊手。
所以更多的人是退而求其次,在脾胃出现了问题之后,借助各种外力来亡羊补牢。随便一搜,大把方法便会罗列在眼前,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中医小白来说,更是让他们无所适从。
自媒体蓬勃爆发的时代,信息数量繁多,但质量堪忧。被冠以「健康养生」的诸多理论方法,不少是断章取义、错误百出,连其中的道理都没搞清楚,就不负责任地甩给大家。起个吓死人的标题,简单粗暴丢一堆看似省事省时的法子,却能以讹传讹地骗走一堆阅读量和转发量。
公众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尚待提高,总有人会懵懵懂懂,把经过花言巧语包装的商业意图当作正经的健康科普。正由于此,有切实需求的人,一不留神就会走入歧途摔个大跟头,让自己的身体付出代价。
闲话少说,下面我就来分析几个调养脾胃常见的误区,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实际的帮助和启发:
1
杂粮粥、代餐粉、粗粮并非万能神物
「五谷为养」这句话现在众人皆知。道理很简单,脾胃属土,各种谷物(可以扩展到粮食作物)多为植物的种子,得到大地之气的滋养生长成熟,蓄积了大地的能量,极富生命力。同气相求,自能滋养「后天之本」的脾胃。所以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不少人了为了呵护脾胃,天天为自己准备杂粮粥、谷物代餐粉,或者有意识地让自己吃各种粗粮。
对于前者来说,太多人走入了「越多越好」这样一个误区。常常可以见到,一碗杂粮粥里,原料七七八八放了十好几种;那些谷物代餐粉里,配料表写得密密麻麻,看着眼晕。真可以说是群英荟萃,粮食开会,恨不得把粮店里所有东西都加进去。
这么一来,看似一口气吃进去多种多样的五谷杂粮,落了个心安理得,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评判一种食物对人是否有益,不仅仅要看它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不高、花样多不多,更要在意它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等方面,这是中医营养观的独特之处。每一种食物跟中药一样,都有它自己的「小脾气」,唯有搭配得当,互补不足,被人体尽可能的消化、吸收,方可起到调养的作用。
人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上图所示,唯有这个圆运动流畅运转,升降有序,身心才能调和。
回过头来看,如果太贪心,给自己的粥羹或者代餐粉里加了过于杂乱的配料,身体接收到这么乱七八糟的一堆东西,自然也会乱成一锅粥,耗费更多的精气能量去处理它们,还有人会因此产生不思饮食、积滞、胀气、便秘等情况。特别对于脾胃不和,或者本身脾胃偏虚弱的人来说,此法尤其不可取。
正如《道德经》所言:「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
我们再来看粗粮。所谓的「粗」,即未经精细加工,富含粗纤维、无机盐、B族维生素,口感粗糙,耐饥耐消化的粮食。
当下的饮食习惯过于精细化,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穷讲究,以至于不少人由此产生各种「富贵病」。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加入粗粮,确实有助平衡、有益健康,尤其是能消善饥、口中发黏发甜还总是便秘的人。
也正是由于这个「粗」字,我们可以知道,粗粮要比一般的精米白面难消化。对于脾胃虚弱、动力不足、容易积食的人而言,贸然进食过多的粗粮,自然会给脾胃带来更大的负担,且不说那些没有细嚼慢咽好习惯的人了。想想看,有些人吃了粗粮就打嗝多,放屁多,肚子胀,大便干结,舌苔还变厚,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按照现代医学的看法,如果只看重粗粮中的粗纤维,饮食过「粗」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肠道里堆积大量无法消化的粗纤维,引发肠梗阻、脱水这种急性症状。另外,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
贴心Tips:
平时购买或者自己做粥、米糊、豆浆等时,所选择的原料尽量不要超过10种,以3~6种适合自己体质的杂粮为最佳,从而保障脾胃气机的有序运行,不至于添乱;
运化能力比较差、脾胃经常积滞的人,食用豆类、薯类杂粮时容易胀气,建议在制作时将其充分磨细、搅碎,或者增加蒸煮的时间。对于豆类,还可以提前浸泡6~12小时后进行烹调;还可以选择粗粮细做的方式,使脾胃易于接受;
因脾胃功能欠佳需要长期吃粥调养的人,建议在进食时细嚼慢咽,切忌糊里糊涂就吞下去。此目的在于让牙齿将米粒和豆子进行初步的粉碎研磨,让唾液酶将其中的部分淀粉分解,以便脾胃能够顺利进行深度加工,节省能量。
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本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其合理利用,适量、适度、适合自己,才能为健康添砖加瓦。
2
你的脾胃,也许正在被消食药慢慢摧毁
很多脾胃状况欠佳的人,都会伴有消化不良、容易积食胀肚的困扰。因此,什么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保和丸、消积丸常年在手边备着,一不舒服就马上开整。
但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常年依赖这类消食化积药的人,多数的脾胃状况会越来越糟,食欲越来越差,消化能力越来越弱,更有甚者会由此出现胃溃疡、胃穿孔等严重问题。
别忘了,有句话叫「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些东西,用合适了就是维护健康的「药」,用过头就会变成戕害身体的「毒」。
随便找几个具有消食化积功效的中成药,不难发现,里面都含有山楂、麦芽、神曲等成分。而这几味药的功效,我想大家多少都清楚吧,在此不作赘述。
但是它们各自的负面效果,说明书上却几乎没有记载。而且山楂和麦芽本来就是药食同源之物,寻常可见,听上去多么的纯良无害,谁又会想到它们居然还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呢?
我们来看历代医家如何解读:
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则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朱震亨
即如山楂、神曲、麦芽,举世所常用者,然山楂能化肉积,凡多年母猪肉之不烂,但入山楂一撮,登时皮肉即糜;又产妇儿枕痛(注:产后小腹疼痛),以山楂煎服,儿枕立化,可见其破滞之功,岂可轻用!
——《幼幼集成》
(神曲)辛温燥烈之品。凡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妇不宜用。
——《本草害利》
(麦芽)有积消积,无积消人元气,堕胎。
——《本草害利》
山楂多食耗气、损齿、易饥。
——《随息居饮食谱》
你看,在上述的话语里,消食化积药物仿佛笑里藏刀,纯良无害的面孔下,竟然隐藏着「克化」「克伐」「破滞」「燥烈」等属性。
中医对于药物属性的描述,是非常注意用词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便能清晰准确地描绘出一味药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看到上面那几个词,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队勇猛善战的兵将,虽能杀得敌人片甲不留,但所到之处却寸草不生。
而山楂、麦芽、神曲等药物发挥消食化积的作用,也就是这个意思。
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这些药物能胃中停留的食物得到化解,缓解了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同时,体内的正气也被暗暗耗损掉了不少。
别的不说,脾胃的正常运转非常需要正气的推动助力,长期服用消食的药物,脾胃的运化功能也跟着一点点弱下去了。最后,消化不良、积食的问题反而会越发频繁严重,还可能会有更多想不到的麻烦等着发作。
而像生山楂这样的药,炖肉的时候放几片,连陈年的老母猪肉都能煮烂,想想看,人体长期摄入,消化道能不被损伤吗?
贴心Tips:
对于消化不良、容易积食的人来说,偶尔通过吃生山楂或者服用消食化积药是可以的,解决了问题就立即停止,而不应长期依赖性地服用;
果丹皮、山楂球、山楂条等山楂制品作为日常促进消化的锦上添花之物,大可不必过度担心上述的问题,适量食用、注意顾护自己的脾胃即可;
除了服用消食化积的药物,消化不良、积食时还可以通过揉腹、掐四缝等方式缓解问题,8岁以下的小朋友还可以采用运内八卦、分推腹阴阳等方法;
胃出血/溃疡、月经量大以及孕妇禁用生山楂及含有生山楂的中成药/汤药。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经常性的消化不良/容易积食可能只是脾胃问题所表现出的一个侧面。
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你真的吃得太多、太杂,或者所含营养成分太高,超出了脾胃运化的能力范围。而另一个原因,是脾胃本身就处在虚弱的状态,即使正常地饮食,也没有足够能力让这些食物被消化成身体能够接受吸收的物质。
所以说,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一把一把地吃各种消食化积药只能算个扬汤止沸,改善脾胃运化的功能、丢开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才是你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
3
糕点、益生菌为脆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点心和蛋糕,酥酥软软,入口软糯香甜。我想很多人会觉得,它们非常好消化,对于脾胃的负担也不大,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现在市面上还有各种所谓的益生菌饮料、酸奶,什么XX多、XX宝的,打出来的宣传是可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改善免疫力,帮助排便……
我们细细拆分来看。
以上提到的这些食物,无一例外,都是甜滋滋的,让人难以拒绝。
中医认为,甘甜之味属土,能滋养脾胃,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甘甜之味,虽有益中补虚、滋养气血的效果,但其还有厚腻、阻滞之弊不容忽视。说白了就是,吃糖太多,反而会使脾胃被痰湿、内热所困,还会由于土克水影响肾的功能,得不偿失。
你看很多人因为过多享用甘甜厚腻之物,肚腹胀满,肢体困重,脑袋发懵,舌苔厚腻,浑身不清爽,甚至无缘无故觉得嘴里发黏、发甜。
而对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牙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上。并不完全因为吃糖太多会长蛀牙、溶解骨骼,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齿为骨之余。最明显的,可以看看那些吃甜食太多的小孩子,不仅脾胃功能差,多半还面黄肌瘦、发育迟缓、弱不禁风。
益生菌饮料这个东西,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想当然的产物。
首先,商家大肆宣传的各种特殊益生菌群,其实都是食品生产标准里要求的必须成分。制作此类饮料,传统工艺本来就是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种益生菌发酵而成。目前各种产品给自己所添加的益生菌冠以各种动听的名称,其实都跑不开这几种常用菌。商家为酸奶、乳饮料所含菌空造概念,是拿「必须」成分当「个性」来炒作的,我们消费者不该过分迷信。
其次,「益生菌有益肠道和免疫系统」这个说法本身也值得商榷。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乳酸菌饮料,其起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在「活性菌」。而益生菌能否起作用,要看它们能不能活着到达肠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胃酸和胆汁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杀菌,但它们杀菌是无差别的,只要是活的都杀,所以一般的所谓益生菌是很难活着到达肠内的,也就起不到想象中的作用了。
你要问我,为什么喝了这些东西之后便便会顺畅呢?按照中医的角度来分析,酸奶、乳饮料这种经过牛奶发酵后的食品当属阴性,具有滋阴的功效,对于阴液不足、内热亢盛所导致的肠燥便秘,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如果你本身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喝下这些东西可能会使大便软烂、溏稀,拉完肚子还抽抽,那么此时的「通便」反而变成了驱赶外来寒湿之邪的反应,你就不该舍本逐末了。
再有,此类饮料的酸味,对于某些脾胃问题是个负担。《素问·生气通天论》曾提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也就是说,过量的酸味能够使肝气异常旺盛,太过就会克伐脾土,连累脾胃。
最后说一点,那些乱七八糟铺天盖地的乳饮料,添加的糖何其多。就指望靠喝这个调养脾胃,扪心自问,你不怕胖吗。
4
结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脾胃问题也不是一天就能作出来的。所以说,调养脾胃同样是个慢功夫,这个过程正需要你为过去的种种不良习惯买单,反思自己对于身体的亏欠。
现成的方法数不胜数,靠谱的方案却不为人广知。路走不对,努力越大,伤害就越深。
祝诸君脾胃安好,身心安宁。
年货节进入尾声!快递小哥快放假了!
抓紧逛逛店,最后1天时间
买好年货,过健康年!
戳阅读原文,领券办年货!
王大头
赞赏
长按白癜风全国十佳医院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