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杏林才俊,齐聚魔都,共议医学难题


年4月26-27日

第九届中国结直肠肿瘤中青年专家学术会在中国的金融之都上海隆重召开,其中26日下午为胃肠肿瘤腹膜转移专场暨HIPEC临床应用专场。国内数位胃肠肿瘤诊治领域大咖及青年才俊济济一堂,就腹膜转移癌这一世界医学难题进行了多层面的交流和探讨。会前邀请中国抗癌协会腹膜癌专业委员会主委崔书中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崔教授作为中国腹膜转移癌领域先驱者表达了腹膜癌专委会希望通过HIPEC技术及其他有效手段,攻克腹膜癌,救治更多患者的强烈意愿和决心,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仅仅一下午的时间即分享了11个专题,分别从腹膜假性粘液瘤、胃癌防治、结直肠癌防治、结直肠癌预后因素分析、HIPEC用药方案、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影像学诊断、胃癌的个性化热灌注以及肠梗阻的处理方法等主题,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为腹膜转移癌的综合诊治及预后改善做了精彩分享。

腹膜假性粘液瘤(PMP)虽然是罕见病,年发病率仅有2-3\万,但其易复发,病人症状痛苦预后差且PMP的首次治疗非常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后期复发后再手术时极易出现粘连,导致手术效果不佳甚至丧失手术机会。因此,柳叶刀、国际腹膜癌阿姆斯特丹共识中都多次对PMP的诊治提出了金标准治疗——”CRC+HIPEC”治疗组合,对选定的PMP患者可取得神奇的效果,5年OS在70%以上,复发后仍可以采用”CRC+HIPEC”的治疗模式。

广州医院唐鸿生博士表达国际呼吁”腹膜是个器官,不应该随意放弃”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前五的癌症,初诊的病人中有20%既已有腹膜转移,手术后有超过50%会出现腹膜转移,且腹膜转移影像学检测难以发现,治疗困难、诊断困难,中位生存仅有3-6个月;针对胃癌的诊治,医院的熊斌教授提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其中HIPEC在胃癌中可以有4个方面的应用价值:CRS+HIPEC、肿瘤转化治疗、晚期肿瘤姑息治疗以及早中期肿瘤针对腹膜转移的预防性治疗。对于PCI20分或SB-PCI=2的患者,适合做CRS+HIPEC;在转化和姑息治疗中,有89.5%的患者可以通过术前HIPEC降期,其有20%的患者可以接受CRS手术治疗;即便一些很晚期的病人经过转化没有达到CRS的要求,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示明显提高;而对于具有腹膜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有预防的理念而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术中和术后早期HIPEC,在预防胃癌腹膜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专题,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党诚学教授,从外科的角度阐述了全身化疗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疗效不佳,柳叶刀等国际期刊前期已经证实CRS+HIPEC可以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患者带来很好的长期生存,ESMO指南也将HIPEC列入有效的治疗推荐。对于HIPEC的治疗性应用党教授提出了“精准灌注”的概念,即精准选择灌注获益人群,个性化的HIPEC;而对于HIPEC的预防性应用,党教授认为有价值但目前仍需更长时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证实;对于灌注的药物选择、药物浓度、灌注时间等也需大量实验证实;党教授科室有一间独立灌注室,已实施HIPEC治疗超过人次,治疗过的病种也很多样,回顾自己的研究数据发现对于恶性腹水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HIPEC确实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针对同样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的专题,身为医院内科副主任的王峰教授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广泛种植或无法达到CC0切除的病人是否需要CRS?王峰教授同时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趋势人群、基因型特点、以及靶向药物治疗层面给出了不同的治疗建议。会议主持熊斌教授认为,全身化疗是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必要一环,即便做了CRS+HIPEC的病人,后续也需要进行全身化疗。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攻克,确实需要借鉴不同科室的治疗经验,相互学习、综合应用。

接下来,浙江大医院的孙立峰教授和医院的蔡国响教授分别分享了两项自己科室主导的科学研究。孙教授分享了本科室进行HIPEC治疗的单中心例病例回顾分析结果——1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8%和46.2%,并且发现不同组织来源的腹膜转移癌的预后不同:胃癌最差、结肠癌和直肠癌相似、卵巢癌和阑尾肿瘤相对较好;最终结论认为CRS+HIPEC是腹膜转移癌的有效治疗模式,可使选择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而蔡教授分享了几种不同的常用化疗药腹腔热灌注的药理药效学研究和由蔡教授本人发起的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辅助HIPEC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部分结果。由此可见,HIPEC技术本身还有许多未知空间,吸引了广大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医生积极投身探索。

作为结直肠肿瘤诊疗领域的优秀青年医生,医院医院的杨肖军教授继续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专题进行了观点阐述。裴炜教授提出对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可以采用”有经验的中心+MDT团队+综合治疗”的治疗模式,并且介绍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诊治中国专家意见》,期待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早期干预和规范化治疗;杨肖军教授分享了由其科室创立的”基于腹膜癌诊断技术体系的临床路径”,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患者从检查、评估到治疗都给出了清晰的诊疗方案,并且对于侵犯浆膜层的肿瘤的预防性灌注的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腹膜转移癌的另一个难点是诊断和术前PCI的评估。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检出率非常有限。医院的童彤教授为大会带来了一项新的可以有效评价PCI的影像学手段——弥散加权成像(DWI),不仅如此,DWI检查还无需注射造影剂、也没有辐射,对于腹膜转移癌患者来说确实是福音!

腹腔肿瘤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肠梗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危机生命。医院介入科的方世明主任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上千例各种肠梗阻病例的角度去讲解了肠梗阻的正确处置方式,为胃肠外科医生解决了后顾之忧。

广西医院的金钦文教授就胃癌腹膜转移的防治提出了自己很多的想法。金教授认为,外科医生应当主动肩负起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癌的责任,预防是关键!

最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讨论嘉宾分别阐述了自己对各个专题的看法,表达了对精准HIPEC的期许和要求,分享了自己半天会议的学术心得和感悟。通过此次会议,深刻感受到了大家对腹膜癌诊治突破的迫切,对HIPEC技术的热情和对更加规范有效精准应用HIPEC的探索和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83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