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施工人员的连续奋战,昨天,医院附近的淮海路快慢车道沥青全部摊铺完成,道路全线恢复通行,至此,环医院道路全部畅通,医院周边道路“堵点”改造也基本完成,开始限时单向通行。昨天上午,记者在医院周边采访时看到,经过改造,医院周边道路宽阔平坦,通行能力大大加强,车流速度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文汇东路拆楼房——“卡脖子”路拓宽改造
记者昨天站在双虹桥东望,文汇东路笔直向前延伸,视野开阔。南侧不仅增加了慢车道和人行道,还设置了一组公交港湾站台。现行道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快速通行。
“前几年这里的情况可不是这样,这里是扬州有名的‘卡脖子’路段。”据施工人员介绍,该区域东西向道路文汇东路红线较宽,按双向“四快两慢”组织交通,但文汇东路几年前实施拓宽改造时,由于文汇东路、淮海路交叉口西进口南侧的房屋未拆迁,双虹桥东至淮海路段南侧道路没有拓宽到位,缺少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行人及自行车侵占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道被严重压缩,原本3条进口车道基本按两条进口车道使用,机非混行严重,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成了“卡脖子”路,比较拥堵,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去年,我市把实施淮海路医院段交通节点改造列为“一号文件”确定的民生项目,文汇东路、淮海路和南通西路改造也成为其中的重要项目,并于当年底启动。
这次改造对文汇东路东段占据红线的房屋实施了拆除,拓宽了现有道路,扩建了慢车道和人行道,按规划位置归还行人及非机动车道通行空间,进而解放车行道空间。该段拓宽后,与路西同宽,为41米,同时实施了管道改造,埋设了直径1.6米的大口径雨水管道,将道路及淮海路的雨水引入双虹桥下的二道河,从而消除了这一路段的积水难题。
沥青摊铺完成——淮海路全线恢复通行
记者随后东行至医院文汇路与淮海路交叉路口采访时看到,经过改造,这一交叉口的道路变得十分宽敞,新铺的沥青,让原先坑坑洼洼的路面变得平坦起来。车辆经过这里时,不再颠簸和拥挤。
施工人员介绍说,淮海路投入使用时间较长,路面坑塘较多,雨季路面积水严重,以甘泉路路口、紫藤路路口等段面最为严重,这次改造,综合进行了路面和排水等改造。改造在地下埋设了直径毫米的大口径排水管,将雨水向南引入响水河。同时对道路路牙实施了更新,采用了石材路牙,并重新铺设了沥青。
记者昨天在医院北侧的淮海路采访时看到,在快车道沥青摊铺完成恢复通行后,慢车道也完成了改造,摊铺完沥青,整个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交通全部恢复正常。
医院南大门——快车道总数达到5条
记者昨天在医院南大门附近采访时看到,整治后的医院南大门秩序井然,原先车辆拥挤在一起的场景不见了。
“医院南大门道路改造时,增加了一快车道。”据施工人员介绍,医院为苏北地区最大医院,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年进出车辆约万辆(约辆/天),需要配备个停车位。医院内部能提供的停车位不到需求的一半,众多车辆无法及时、医院。医院的车辆积压在南通西路上,导致南通西路拥堵。
据介绍,这次整治医院门前的南通西路改造,在道路南侧增设了雨水管道,解决路面积水问题,并适当缩减绿化带宽度和南侧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一条快车道,使快车道总数达到5条。此外,还对南通西路、荷花池路交叉口实施了整治,优化交通组织,医院交通尽快在本处疏解。
记者看到,通过对荷花池路、南通西路、文汇东路、淮海路、医院周边的道路全部改造到位后,道路比之前畅通了许多。
车流更通畅——开始限时单向通行
记者昨天采访时了解到,伴随着道路改造完成恢复通行,医院周边每天上午8:00-10:00实施限时单向通行。
记者探访发现,由医院南门向西门方向通行的效率比以往有了极大提升。不过仍有一些车主由于不了解规则误闯了单行道。记者昨天在医院周边探访时看到,在其西门旁的放鹤岗,淮海路由北向南的“禁止直行”标志、文汇路右拐向淮海路的“禁止右拐”标志已经设立;放鹤岗、荷花池岗电子指示牌打出了限行字样;文汇路大学岗附近的醒目位置,也竖起了提醒的黄色指示牌。8时开始,禁止右转的措施正式实施。在放鹤岗与荷花池岗,民警在路口周边对过往车辆进行指挥、疏导。同时,在甘泉路与汶河路交叉口的仙鹤岗,也有民警在执勤。大约到了8时20分,路口通行秩序明显有所提升。由于减少了一个方向的车辆,警方也对放鹤岗红绿灯作了一定的调整。记者数了数,在该限行措施实施后,单方向每个绿灯期间通行的车辆均在20辆左右,效率比以往有明显提升。
交警提醒广大市民,在早高峰时段,不需要进入医院的车可选择适当绕行;到医院就医,如果不是很紧急可选择坐公交车。如果一定要在这个地段停车,可选择将车停在荷花池停车场、南门遗址停车场和江隆大厦楼下停车区域。
赞赏
长按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SEM/SEM(竞价)主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