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术双馨和谐共建
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答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其意思就是说,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有高明的医术和仁爱之心,更要兼具廉洁淳朴忠良的品德。对一名普通公民而言,生病、看病是最平常的一件事,但能遇上一名好的医生,得到救治的不仅仅是宝贵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纽带。我很幸运,因为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并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医院普外科唐晓勇主任及其团队。
年4月11日,我的父亲在接受肠瘘手术后第11天因并发肠梗阻经人医院普外科就诊。起初,父亲的疾病未得到全家人的重视,只觉得是一般的肠胃病,十天半个月也就康复出院了,可没有想到的是,病情严重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快速完善检查后,唐晓勇主任及其团队为我的父亲制定的缜密的诊疗计划,首先使用“肠梗阻导管技术”进行肠腔减压,经过一周的减压,父亲腹胀症状消失并可以进食,但仍然未排气排便,经多次造影发现肠梗阻导管固定于左下腹无法通过,经过两周的治疗,父亲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体力和精神状况好转。主管医生李亮告诉我们,父亲的病情重、时间长,现在身体状况较前明显好转,是一个手术治疗的时间点,建议进行第二次手术。短短的二十多天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我们家属非常担心。唐主任看出了我们的担忧,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看到父亲的治疗团队乐观、积极的态度,作为患者、家属,犹如得到一剂良药。
手术由唐晓勇主任、朱晓铭主任和李亮医生共同完成。推父亲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我都单纯的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手术;起初,我以放松的心情在手术室外等待,直到手表的指针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才开始慢慢着急起来。以前,只有在网络上看到医生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救治病人,累得瘫坐在手术室的故事,从未想过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也会经历。手术是11点开始进行的,再次见到医生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那个时候自己已经被等待折磨得快要崩溃。做完手术的唐主任仔细地向我进行了术中情况的讲解,我才知道这个被我小看了的手术有多么的复杂和危险——父亲经多次手术治疗后腹腔内粘连紧密,肠管结构紊乱,粘连成团,完全没有正常的形态结构,造成的手术难度可想而知。那一刻,按理说作为家属应该是懵的,但我仍然清醒得记得当时的两种情绪,难过与感动并存,父亲住进了ICU的难过和医生头上汗水的感动这两件事就像烙铁一样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今时今刻都很难忘记。
住进ICU的这几天是痛苦的,也是焦燥的。每天早上,我都会等在ICU门口,因为我知道唐主任、朱主任和李医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ICU查看父亲,他们安抚着我的情绪,也不厌其烦地向我交代每天的进展。经过三天的监护治疗,父亲转回普通病房,人很虚弱。不论医护人员、还是家属,大家都很乐观地去治疗、去护理、去鼓励父亲。手术后第10天,令人担忧的事发生了,父亲再次发生肠瘘,这也是这次手术后大家最担心的情况,在和我进行沟通后,唐主任建议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这是目前治疗肠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可靠,但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于是我们家属和医生一起肩并肩作战的“套管引流”战役开始打响了,这一场仗一打就是整整7个月,而这其中跌宕起伏的每一天是过得那样的艰辛。初期的护理,因为我和母亲缺乏经验,经常造成套管堵塞,而在我们手忙脚乱的时候李医生就像救命的超人一样出现,重新进行处理,在下一次“堵塞”时间发生时,又耐心地为我们解决难题。
当我和母亲渐渐掌握到护理的要领时,新的状况又发生了——父亲的病情恶化。由于长期肠瘘、肠梗阻,父亲出现了“败血症”,持续地高烧不退,体温常达到41摄氏度,身体间歇性剧烈抽搐,再次住进ICU,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通知我们家属做好心理准备。这个时候是父亲病情最危险的时刻,我也第一次感觉到医生、护士和我们家属就像一家人一样心系病人。唐主任请来了几个科室的主任一起进行会诊,研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父亲病情稍微缓解,转回普通病房后,唐主任和李医生也仍然没有掉以轻心,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来病房查看,有时候甚至是刚下手术,人都没有休息喘口气就先来病房查看我父亲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晚上9点多,早已下班的唐主任穿着便服来到病房,我当时很吃惊,吓了一跳,他却很轻描淡写地说:“我没事,就过来看看”。
在后期治疗的日子里,医院普外科就像我们自己的家一样,医生和护士成了我们的家人,父亲的病情牵挂着每一个人的心,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在治疗和护理上给予我们最大的帮助。因为时刻要监测父亲的各项体征情况,护士们需要经常进行各种测量工作,这个时候她们耐心地哄着闹情绪的父亲,对老人的不耐烦都做到了包容和迁就;唐主任和李医生手术及出差时,科室里的其他医生们也把父亲当做了自己的病人,天天来串门,来查看。
以前总觉得那些煽情的故事有些虚假,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又是这么真实。经过整整8个月的治疗,父亲的肠瘘愈合了,身体恢复正常了,这是全体医疗人员从死亡线上将他救回来的。他们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待病人的热情耐心的态度,让我重新认识了医疗工作者,他们让我尊重和感动!
“船靠舵正,医靠德正;术惠病人,德传天下。”这是每一位医疗工作者的座右铭,这也是我认识的这群人们最好的写照。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一项宏伟的目标,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如今医患关系敏感的当下,“和谐”二字尤为珍贵。在这几个月的相处之下,我们与医院的医疗工作者们形成了和睦、融洽、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伴随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患者认知度的不断提升,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相信所有的患者、家属和医疗工作者一定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共谱祖国和谐篇章!
???长按白癜风有什么危害长沙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