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有几位老病号,几乎每年都会因为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而住院治疗。问病史,都有腹腔和盆腔手术史,每次住院后,都治疗一周左右,症状缓解而出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这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腹部或者盆腔手术,会引发手术后肠粘连,肠粘连导致粘连性肠梗阻。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肠子和肠子粘在一起。有文献报告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的病人,手术后会有肠道粘连,这是手术导致肠管浆膜面和腹膜受损的结果。
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腹部手术中钳夹、牵拉、术中电切、电凝产热、组织缺血和暴露过久、用纱布擦拭(特别是用干燥纱布)等操作会对腹膜和浆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手术分离创面的损伤当然更大,这些创伤的地方,手术后就会造成粘连。常见的腹腔内异物有手术者橡皮手套上的滑石粉、缝合的丝线、引流及填塞或遗留的纱布;此外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如卡铂)也可引发粘连。通常情况下,因肠道粘连所导致的肠梗阻可以发生在患者术后30天到20年之间,所以在诊断上很容易产生误诊、漏诊的问题。
如何诊断术后肠梗阻?1.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表现,病人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或多次急性发作者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出现腹膜刺激征,应考虑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手术后早期(5~7天)发生梗阻的症状,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除有肠粘连外,与术后早期肠管的炎性反应有关.既有肠腔梗阻又有炎症引起的局部肠动力性障碍。2.仔细问询患者的病史和认真地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要注重患者的手术史,以及上次手术的情况和梗阻的细节,这对术后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术后肠梗阻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检查能够明确有关肠梗阻的5个问题:有无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梗阻程度和如何处理。最简单的是腹部平片,但它的诊断敏感度不高。而静脉增强CT则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显示肠壁水肿,还能通过不同程度的肠黏膜强化,区分梗阻程度和血供情况。
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要点:区别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可先行非手术治疗,绞窄性和完全性则应施行手术治疗。反复发作者可根据病情行即期或择期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后仍可形成粘连,仍可发生肠梗阻,但在非手术治疗难以消除梗阻粘连的情况下.手术仍是有效的方法。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m/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