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小时候,
有没有养过“水晶宝宝”
五颜六色的珠子,
泡在水里会涨大几十倍,
摸起来软软滑滑有弹性!
学校周边不少的玩具商铺
都有售卖“水晶宝宝”,
不仅小学生爱玩,连幼儿园小朋友也在玩。
然而,家长们注意啦!
这个东西虽然好看,
但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成分,
误食或接触过多,易造成严重危害。
9月大男童误吞水晶宝宝肠梗阻病危
11月14日,南平9月大男童小武突然呕吐、腹胀,起初以为是胃肠炎,挂了点滴,哪想肚子越来越胀,体温飙升到38.1℃。腹部彩超显示,他有严重的肠梗阻,肠道已不通畅,治疗后也没有改善。
医院后,医生发现,小武已引发Ⅱ型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中毒性脑病、血小板减少症、应激性高血糖等并发症,奇怪的是,CT、彩超都找不到肠梗阻的原因,只能剖腹探查。
当晚,医生连夜手术,在小武的回盲部找到一个“水晶宝宝”,足有乒乓球大。
医生取出的水晶宝宝,足有乒乓球大
术后,小武住进重症监护室,因肠梗阻产生毒素,他多脏器衰竭,高烧40.5℃。期间,该院请了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吴典明、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世彪会诊,抢救大半个月,他才有好转,但还得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小武不会走路、说话,怎么会吞下水晶宝宝?医生一再追问,妈妈才想起,小武的姐姐喜欢玩水晶宝宝,可能小武以为是糖,塞进了嘴巴。
实验
水晶宝宝,放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就从半颗米粒大膨胀成花生米大,两小时后,已胀到龙眼核大小,稍用力可捏碎。
将“彩虹宝宝”放入水中
▼
10分钟后,水晶宝宝开始膨胀。
2小时测量,水晶宝宝膨胀成1厘米。
3小时测量,水晶宝宝膨胀成2厘米。
▼
五小时后,变得比一元硬币还大
▼
意外多次发生幼童尽量不玩
这样的意外不是第一次。
今年2月,江苏一父亲将水晶宝宝当彩虹糖,喂给3岁的女儿吃,发现时,女儿已吃了多颗,医院吃药才排出;哈尔滨、浙江、南京、重庆等地也曾发生幼童误吞事件。
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方一凡说,三年前,一个2岁多的女孩误吞水晶宝宝,胀到乒乓球大,卡在小肠远端,开刀才取出。水晶宝宝软弹、又是透明的,藏在在腹腔里,CT、彩超很难识别,很容易误诊。
“水晶宝宝”是一种生物吗?
闽南师范大学翁文教授解释,这种‘水晶宝宝’并不是一种生物,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聚丙烯酸钠的化学物质。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无臭无味,遇水就会膨胀,吸湿性特别强。这就是它会快速“长大”的原因。
“水晶宝宝”怎么“生宝宝”呢?
翁教授推测,厂家在生产这种“水晶宝宝”时,很可能是先将两个或多个水晶宝宝聚合在一起。聚合后的水晶宝宝,表面遇水膨胀到极限后,里面的部分还要继续吸水膨胀,于是,多个“小宝宝”自然而然就“生”出来了。
“水晶宝宝”有毒吗?
翁教授说,聚丙烯酸钠本身没有毒性。但早在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对水晶宝宝、海洋宝宝的氯仿萃取液测试后发现,其含有苯环或杂芳环的芳香类化合物。添加这类化合物可能是为了使水晶宝宝变得五颜六色,而这些化学成分,无论是皮肤接触,还是吸入其挥发性物质,都有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消费者协会当时就发布公告提醒:国家对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等6类玩具产品,实施“3C”强制性产品认证。像“水晶宝宝”这样没有“3C”认证的产品,不是玩具。
(以上信息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m/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