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晚期胆管癌吸氢气起死回生案例,在国际学术


徐克成教授曾经报告的一例晚期胆囊癌病人吸氢气后“起死回生”的个案。已经在《世界临床案例杂志》正式发表。《氢思语》特别报道!

医学实践不依靠理论,而是把证据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治疗疾病的药物和手段,能否应用于临床,只靠证据,只要足够强的证据证明这种方法的安全和有效,就有可能作为临床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则,医学证据有不同的级别,高级别的证据是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基础研究和个案报道都属于相对低的级别,但超过医生的个人经验。无论如何,要发挥足够大效应,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文章是传播证据,验证其可靠性的必由之路。在氢气医学发展的早期阶段,虽然氢气的安全性足够,但氢气对各种疾病有效性的证据仍然远远不够。这也是当前氢医学研究的大金矿!

希望从事氢医学的学者们,不忘初心,抓住机遇,向徐院长团队学习,真正为广大基层患者贴心,贴近一线掌握最基本的材料,并积极在学术期刊发表。也希望国内学术期刊能正确面对个案报道的重要价值,积极发表氢气医学的临床个案。

ChenJB,PanZB,DuDM,QianW,MaYY,MuF,XuKC.Hydrogengastherapyinducedshrinkageofmetastaticgallbladdercancer:Acasereport.WorldJClinCases.Aug6;7(15):-.

患者女性,72岁。年12月被诊断有胆囊癌(T3N1M0期IIIA)。病理证实为低分化性腺癌。胆囊原发肿瘤8.0×3.9cm,伴多发性肝门淋巴结侵犯(最大者4.7×3.6cm)。曾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和化疗。

9个月后肿瘤原位复发伴肝内和肝门部、胰头周围多发性淋巴结转移,并侵及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梗阻,于年9月20日急症入院。患者极度衰竭,频繁呕吐、不能进食,伴有严重的贫血。过去史中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曾接受过二尖瓣瓣膜置换术,近期发生心功能不全;空腹血糖长期升高,最高22mmol/L,需每天应用胰岛素注射。血液肿瘤标志物CA19-9、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全部升高。除了接受静脉营养、输血、强心、抗感染等全身支持治疗,以及胃肠置管引流外,患者无法耐受、也拒绝接受任何常规“抗癌”治疗。

患者自愿接受吸氢治疗,通过鼻导管吸入氢气(浓度:66%),气体流量ml/min,每天吸入时间初为2h,逐步增加,一个月后增加到6h/d。治疗后1个月内,胆囊和肝脏肿瘤有所增大,CA19-9、AFP和CEA上升,但患者自我感觉好转,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上升,输血次数减少。继续吸氢至2个月后,患者呕吐减少,拔除胃肠管,开始进食。3个月后患者能下地行走,恢复正常饮食。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水平,肿瘤标志物完全降至正常。

图1氢气治疗前后该患者的血液参数。A: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图中的红线代表参考范围的下限。B: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图中的红线代表参考范围的下限。C: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图中的红线代表参考范围。

图2氢气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图中的红线代表参考范围的上限。

图3氢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腹部CT检查结果。在第一行图中,三角形和多边形代表胆囊的位置和范围。在第二行图中,多边形代表肝转移的位置和范围。在第三行图中,箭头表示十二指肠瘘或肠梗阻的位置。

CT显示胆囊肿瘤以及肝内和肝门部多处转移瘤缩小50%以上(评价为PR,部分缓解)。血糖在不再使用胰岛素情况下,降至正常。迄今,患者已获得长达10个月的持续缓解,并在进一步改善中。据亲属介绍,患者生活自理,行动自如,体重增加,还不时会到香港等地游玩。

徐教授自己都无法相信,几个月之前,病区几次发出“病危通知”的这位福建老太太,如今面色红润、精神爽朗,中气十足。“能吃,能走路,每天必到咖啡厅!”见到徐院长,潘阿姨停止吸氢,马上下床,跟着徐教授和钱伟主任一起走到咖啡厅。

内容见:

震撼!几乎是颠覆性发现!晚期胆囊癌患者“起死回生”,原因竟然是小小的“氢”

根据报道,该患者在氢氧混合气吸入后1个月内,虽然症状和全身情况改善,但肿瘤大小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大,肿瘤标志物也升高,继续气体吸入后,肿瘤才逐步退缩,标志物逐步下降,直至显著缓解。显然,初期肿瘤和标志物的改变是一种假性进展。这与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期间出现的假性进展十分类似。

更多徐克成教授关于氢气控癌的相关内容:

吸氢的效果,睡眠好、病痛少……他们吸氢的意外收获真不少

徐克成是怎么抗癌的:他与“十朵金花”的故事

癌症病人“起死回生”背后:氢与抗癌“神药”的反应何其相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57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