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守护新生俱乐部~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80%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但新生儿罕见;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约为4:1,健康肥胖儿多见。那么为什么婴幼儿的患病率如此高呢?今天守护新生俱乐部小护带您解析肠管的“亲密接触”―肠套叠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95%为原发性,多见于婴幼儿,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有人认为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活动度大有关;5%为继发性,多为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机械原因,如与肠息肉、肠肿瘤等牵拉有关。此外,饮食改变、腹泻及其病毒感染等可导致肠蠕动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
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2岁以下婴幼儿多为急性发病。
(一)急性肠套叠
1.腹痛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外层肠管发生强烈收缩所致。患儿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出汗、拒食。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可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2.呕吐在腹痛后数小时发生。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因肠系膜受牵拉所致),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为梗阻性呕吐,可吐出粪便样液体。
3.血便为重要症状,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发生,呈果酱样粘液血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部触及腊肠样肿块,表面光滑,略有弹性,稍可移动。晚期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可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及压痛,不易扪及肿块。
5.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状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二)慢性肠套叠
以阵发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腹痛时上腹或脐周可触及肿块,缓解期腹部平坦柔软无包块,病程有时长达十余日。
辅助检查
1.腹部B超
2.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3.空气灌肠
4.钡剂灌肠
应急处理
肠套叠的危险在于,套叠肠管如果压迫时间过长,超过48小时,就会使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进一步发生肠坏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婴幼儿肠套叠来说尤为重要。家长应了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时、合理地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及护理
1.保持孩子肠道的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孩子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增加,遵循渐进,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健康婴幼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扪及腊肠样肿块时可怀疑肠套叠,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小护的话▼
每个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我们不可预计的故事,只要爸爸妈妈们有足够的耐心又足够细心,很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发生,也要从容的面对,不可慌张,因为您是宝宝坚强的后盾,而我们是您坚强的后盾!
更多健康资讯,尽在守护新生俱乐部
长按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