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儿童肠套叠不容忽视


新世纪医疗年儿科月度学术会议于5月26日在北京举行,学术活动主会场设医院,医院以及其它地区同步进行了视频会议。

本次会议特医院医疗总监周红主任讲座,主题为“儿童肠套叠”,医院小儿外科全科李小松主任主持。周红主任结合临床病例围绕儿童肠套叠的定义、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作了详细讲解。

(周红主任为本次会议进行详细讲解)

(李小松主任为本次会议进行主持)

什么是肠套叠?

周红主任介绍说,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连同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肠梗阻,是婴幼儿特有的一种疾病,居婴幼儿肠梗阻之首位,春、夏季发病率高。肠套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占95%,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占5%,多见于儿童,一般继发于肠管器质性病变。

肠套叠有六种类型:

1)回结型:此型最多;

2)回盲型:约占7%;

3)回回结型:较常见,约占35%左右;

4)小肠型:少见,占5%;

5)结肠型:极少见,仅占1%;

6)多发型肠套叠:极少见。

肠套叠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诊断?

周红主任讲到,典型肠套叠表现为四联症即哭闹、呕吐、血便、包块。当2岁以下婴幼儿出现几个小时以上的无原因剧烈哭闹,时哭时停,伴有呕吐(早期症状之一,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后为胆汁,晚期为粪便样物),排出血便(特征性表现,发生于疾病开始的8-12小时,红果浆样便、脓血便、鲜血便、粘液血便),家长应考虑肠套叠的可能性,及时就诊。不典型肠套叠以单一症状为主,约占8%,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很容易漏诊、误诊为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当病程进入套叠晚期,患儿出现腹膜炎刺激征及休克征象时,诊断肠套叠已为时过晚,失去了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周红主任介绍说,影像超声检查是肠套叠的首选检查和金标准,横断面显示为“同心圆”征、“靶环”征;纵断面显示为“套筒”征、“假肾”征,即可确诊。

肠套叠的治疗和预后

周红主任提到,半个世纪以来,非手术治疗儿童肠套叠已成为公认的首选方法,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是非手术治疗肠套叠的主要疗法。目前在我国,不论是在城市医院儿科空气灌肠复位率多达90%左右。

周红主任同时指出,在患儿具有以下指征时,要进行手术治疗:

1)晚期病例,有空气灌肠复位禁忌证,疑有肠坏死者;

2)空气灌肠失败者;

3)复位达三次以上,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4)疑为小肠套叠者。

谈及儿童肠套叠的预后,周红主任强调说,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早就诊、早确诊、早治疗,原发性肠套叠复位后极少复发,而现在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65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