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在目前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西安的经济总量排在最后,是唯一个GDP不足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而且和别的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难怪有些网友对西安定位国家中心城市感到疑惑,当然了国家层面考虑问题肯定比我们这些百姓更周全更长远,西安毕竟是西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技人员总数据说排在全国第三位,西安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较好,有一批在全国属于唯一的或不可替代的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西安目前户籍人口已过万(常住人口万左右),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西北、西南、华中和华北地区,民航运输航线直达全球。尽管有些数字可能不太精确足以说明了西安在重要地位,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无论从政治、经济方面考虑都是必然。
尽管说不以GDP论英雄,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GDP必须是西安发展的重要目标,否则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难以服众,有差距要正视差距,而不是回避,要知耻而后勇,学习其他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西安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我想年过万亿不是不可能的。
我其实说的这一点,我也担心是这一点,就是西安本地的一些人整天说的什么淡化GDP之类这种奇谈怪论,就好比一个学生学习很差,自己不努力,老是抱怨要考试得分。难道高考录取也不按成绩了吗?那中考高考各种考试都可以取消了。
西安的问题我感觉有两点:第一就是产业,第二就是城市交通设施
产业的问题主要就是工业不大不强,军工特色明显,但是是先进制造业没有形成体系。西安应该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培育,比如像电子信息产业,这类产业最适合西安不过了,能吸引大量电子类大学毕业生,环境友好,还是刷GDP利器,但是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目前除了三星、美光、比亚迪、中兴等以外,近年来没有大型电子信息类产业落户,更多是很多研发企业,当然像华为的研究所另当别论,好多比如龙旗、海康、大华、华勤等这些研发中心就没什么意思,第一解决不了就业(许多研发中心其实就是个销售机构),第二税收可以忽略不计,第三对产业上下游没有一点作用(话虽说的有些绝对,可你看一个三星就带来了上下游数百家企业),所以西安要重视电子信息制造业,而不是研发企业,当然他想来就来,还是要按政策办事。年最可惜的就是永康书记引进的立讯精密由于各级领导不重视最后让煮熟的鸭子飞了。第一产业就不说了,第三产业的产值好像是比二产高一点,似乎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标准。可仔细一想这中间存在很大的问题,反映出西安是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这不又回到了解放前吗。其实不是三产发达,而是二产发展太慢了,二产是皮,三产是毛,这才是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我建议西安要拼命的发展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增强西安的竞争力。
再说第二问题,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差,当然有人又跟我扯机场了,那我想问一下你每天上下班坐飞机吗。每天开车上下班,看到是西安每天每时每刻的拥堵,二环、三环、西沣路、西部大道、西太路等等提起这些路开车就头疼。最主要的就是西安的交通规划有问题,没有真正的快速路,整天修修补补。看看周边城市武汉、郑州、成都乌鲁木齐太原等都修建了快速路网,尤其是成都二环仅用了14个月就完成二环路28公里全高架全立交改造,并且在二环高架上开通了BRT公交。所以西安必须要下大力气新建、改造一批高架快速路,形成环形或网状的快速路网,把城市交通设施作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规划建设。当然有人说了地铁了,可是西安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就说明地铁和城市道路并不矛盾,地铁修的再多,不可能代替地面交通,只是减缓了机动车增加的速度而已。而且从性价比上来说,修地铁无论如何都是比不过高架快速路网对交通压力的缓解作用,最重要的是快速路不需要那么多的审批程序和漫长的等待时间,投资大概也只有地铁的三分之一吧
以上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无不体会出我作为西安市民对家乡发展的急切之心,每一次去外地看到别人发展的那么好,我都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留言讨论转自荣耀西安网友
真假与快慢,咱得事上见
省上主导、关中整体联动、建立常设机构、、制定统一《行动纲领》,都非一日之功,再加上各方的小心思,闹不好还会干扯二十年。
成都、重庆的异军突起,武汉、郑州的飞速发展,中央接连敲响的关中城市群规划和西部大开发升级提速的阵阵战鼓,现在的陕西和西安,纠结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
所以西咸(关中)一体化怎么干,干的好不好,不能再看说的了,咱得事上见分晓,发十个文件加强推进不如定下一条措施硬核要求,这样不但谁真谁假、谁快谁慢一目了然,而且在做事的基础上加强磨合,探索经验,最终水到渠成。
我以扁鹊的中医理论,说说“西咸(关中)一体化”应该有的进程。
第一步涉及表皮:
交通一体
交通一体化是所有一体化的前提、基础和试金石,也是一体化最表象的体现。
1开放绕城高速包月优惠
绕城高速包月优惠政策应依次向咸阳、关中各城市和全省开放。
绕城高速本就是省交通厅修建,建在西安,体现了全省人民对西安的支持,结果一番支持下来,绕城高速反而成了西安的私产,西安车主还一直抱怨它不免费呢。
这么多年吧,西安享尽了福,也该让全省人民同乐同乐了。
至于说车流过大影响西安交通啥的,请问如果没有绕城高速,西安交通是不是就得玩完?
西安的交通拥堵,很大程度上是环线规划不合理(绕城高速与三环重叠、二环与三环相隔太远)和断头路太多等原因造成的,再说,即使优惠了,也没有多少人冲着优惠没事去跑绕城,所以,可能会损失一部分收费,但对车流不会有太大影响。
2三桥收费站西移至杨凌直至撤销
首先将西咸(关中)高速交通系统连为一体。
当年的三民村收费站和现在的三桥收费站都是西咸之间的“肠梗阻”,各方都没吸取教训,非要成为顽疾绝症后才有所行动。
3修建西咸快速干道
西咸之间目前只有世纪大道一条通道(非高速),应该尽快建设由南二环、北二环直通咸阳的干道,分三路疏导西咸车流,既缓解交通压力,彻底将西安咸阳交通连为一体。
为什么说是“一体”而不是“一体化”?因为“一体”只是表面连上就行了,“一体化”则是要求内部政策也一致,这牵涉到系统建设、管理权限、利益分成等因素,显然难度更大。
第一步要求简单直接、快速有效,所以只动表皮,不动骨肉。
第二步涉及骨肉:
重大产业项目(基建工程)一体
通过涉及全省、涉及西咸的重点项目(基建工程),来牵“一体化”的牛鼻子。
目前西咸(宝鸡)都强势、又必须联手的产业,首推汽车产业。
汽车工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
截至年底,全国已有29个省(市)具备整车产能,其中江苏、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汽车产能超过万辆,位于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方阵;广东、吉林、上海等15个省(市)产能超过万辆。
陕西年整车刚过50万辆,属第三梯队,省内配套率也不高,只有40%,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西安、咸阳,都是全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必须高起点定位,高端化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陕汽、比亚迪、秦星雷丁三大整车企业为核心,发挥商用汽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制造产业优势,通盘考量,打好新一轮全国汽车产业布局竞争的“下半场”。
目前汽车工业已是最大西安最大的产业,也是唯一一个过千亿的产业,优势在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整体上依旧落后于广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
咸阳原本几乎没有整车产业,但在“一带一路”的辐射及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背景下,抓住了机会。随着雷丁秦星、武功沃德、法士特及长风动力等一批整车和配套项目落户建设,咸阳已成为全省汽车产业布局“一体两翼”重要板块,和西安并排。
咸阳规划建设了渭河汽车工业走廊,用最优越的区位、最好的土地发展汽车工业,也在向千亿的目标冲击。
宝鸡的机械和汽车也是强项。
不论油气还是新能源汽车,都需要巨量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配套企业、销售市场,这就要求西咸(关中)必须团结一致,坐下来共同规划,利用彼此间优越的人才、科研、土地、人力、市场优势,高度融合发展。
如果不统一规划会怎样?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就是教训。
年3月,宝能汽车在西咸新区落户,号称总投资亿元,规划产能万辆,宣称今年8月整车下线。
宝能集团以资本运作著名,汽车产业园是它圈地的手段,宝能已在全国圈了六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如果按着它的产能规划,能顶十个特斯拉,但至今没有一辆整车下线。
宝能(西咸)位于西安咸阳机场附近的黄金区域,真实心思昭然若揭。
西安当然知道宝能不靠谱,但为了和咸阳(宝鸡)竞赛新能源,也只能先引进再说,妄图奇迹发生,不然看着咸阳(宝鸡)遥遥领先,这怎么行?
不用半年,宝能就会让西安尝到自欺欺人的苦果。
第二个项目是秦汉皇陵遗址开发。
秦汉皇陵主要集中在秦汉新区,原来属于咸阳时没有开发好,现在属于西安了,更是遥遥无期。
秦汉皇陵的目前开发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将其连接起来,打造一个“秦汉皇陵国家遗址公园”,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建设。单个单个的去开发那些坟疙瘩,谁都没戏。
秦汉皇陵中规模最大、名气最大、开发最早、建设最好的茂陵景区,一年的游客十来万,不及马嵬驿节假日一天的人数。
“秦汉皇陵国家遗址公园”及未来的“大唐帝陵国家遗址公园”,只能由陕西、西安、西咸、咸阳、渭南等市通力协作才能完成。
如果不通力协作会怎样?那就是咸阳搞不好秦汉文化,西安同样也搞不好,西安永远只能围绕兵马俑打转转(大唐不夜城都算是意外惊喜)。
位于秦汉新区的咸阳博物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带队设计,规模宏大,设施先进,力压陕历博。
咸阳博物院落成在即,秦汉新区却划为西安代管,牵涉到十万件文物的归属和保管、开发,在没有责权明确之前咸阳不敢大意;而它对西安来说也是鸡肋,谁会为一个外市的博物院操心?
咸阳博物院陷入尴尬,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只好以改建提升的名义一拖再拖。
周秦汉唐,几千年来的帝陵都坐落咸阳,已经成为全国皆知的文化IP,西安既然无法给他们改户口,就会让这些皇陵依旧荒废下去,最多是为了开发房地产,把它们建成个小街心公园。
汽车产业和秦汉文化产业,不但是四方的当务之急,也考量和磨合着四方的真心、信心和实力、能力,这两项工程是牛鼻子,将整个“西咸一体化”具体化、实战化。
第三步涉及脏腑:实现“八同”
做好以上两项工程,才有资格实现栗战书当年对“西咸经济圈”定下的目标:
不是人为地将行政区划并在一起,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优势互补为前提,以生产力合理布局为条件,逐步实现市场同体、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等“八同”。
不得不佩服栗战书的高瞻远瞩,二十年过去了,虽然概念在变、形式在变、名称在变,但从根本上说,内容一直没变,并且“八同”早已不再是西咸之间,而是整个关中的共同标准。
这几个方面都过于专业,府誌君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不能提供太专业的意见,对主管部门的唯一希望和要求就是,在制定好《统一纲领》的前提下,每年制定几项、哪怕一项具体措施也行,切勿再放空炮,以期N年之后,能达到“连署办公”的目标。
栗战书当年任西安市委书记时,提出过两项规划,一个是“西咸经济圈”,一个是“幸福林带”。二十年过去,“幸福林带”总算建成了,另一个是不是也该动动了?
其实说起来,不就是利益分配吗?只要西安咸阳(关中)在政策上一致,再谈好投资、地价、GDP和税收的分配,又有啥难的呢?
只不过西安一直坚持“赢家通吃”的思维罢了。
投稿邮箱mrdyq
foxmail.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