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1.肿块:是肿瘤最常见的局部表现。良性肿瘤的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大,边界清楚;恶性肿瘤的肿块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多数质硬,活动度小,甚至固定不动。
2.疼痛:良性和早期恶性肿瘤一般无疼痛。肿块的膨胀性生长、破溃或感染等,侵及和刺激神经组织,出现局部隐痛、刺痛、烧灼痛或放射痛;空腔脏器肿瘤引起梗阻时致平滑肌痉挛、产生绞痛。晚期肿瘤的疼痛常难以忍受。
3.溃疡:恶性肿瘤肿块因生长过快、血供不足,可继发坏死或感染而形成溃疡,有恶臭及血性分泌物。
4.出血: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发生自身破溃或侵蚀血管而发生出血,如呕血、便血、咯血、血尿或腹腔内出血等。
5.梗阻:肿瘤生长达到一定体积阻塞或压迫空腔脏器,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吞咽困难、黄疸、排尿困难及肠梗阻等。
6.浸润与转移:经淋巴转移可有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静脉曲张、肢体水肿;血行转移可出现侵入器官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大、腹胀、咳嗽、胸痛、病理性骨折等。
(二)全身表现
早期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中晚期恶性肿瘤可伴有消瘦、乏力、体重下降、低热、贫血等全身症状,但多为非特异性表现;晚期,病人全身衰竭,呈现恶病质,消化道肿瘤病人可较早出现恶病质。
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能直接观察病变,采取细胞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也可经内镜插管做造影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常用的有支气管镜、胃镜、结肠镜、膀胱镜、腹腔镜、关节镜等。
2.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定肿瘤的直接而可靠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与组织学检查两种方法。
3.实验室检查如甲胎蛋白(AFP)测定,可作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辅助诊断的依据;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用于结肠癌预后的判断。
4.影像学检查利用X线透视、摄片、造影、体层扫描,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等各种方法,可判断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和性质。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治疗要点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中医药、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早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肿瘤性质选择治疗方法。
五、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及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营养支持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
3.疼痛护理
(1)精神放松:分散注意力,如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等。
(2)三级镇痛:晚期肿瘤疼痛难以控制者,可按三级阶梯镇痛方案处理。①一级镇痛法:疼痛较轻者,可用阿司匹林等非阿片类解热消炎镇痛药。②二级镇痛法:适用于中度持续性疼痛者,用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③三级镇痛法:疼痛进一步加剧,改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3)药物镇痛注意事项: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给药。剂量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
4.手术前准备同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二)手术后护理同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1.体位根据麻醉、病变部位、手术方式等安置病人体位。
2.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3.病情观察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切口及引流的情况。
4.并发症护理重视皮肤和口腔护理,鼓励病人翻身、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早期下床活动。
5.功能锻炼根据手术种类及部位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三)化疗病人的护理
1.给药方法给药方法有三种:即大剂量冲击治疗、中剂量间断治疗、小剂量持续治疗。
2.给药途径现配现用,不可久置。给药途径一般是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口服、局部用药、联合用药等。
3.常见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1)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化疗期间合用止吐剂,注意维持体液平衡和口腔护理。
(2)组织坏死:氮芥、长春新碱等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常用解毒剂有硫代硫酸钠(用于氮芥、丝裂霉素和放线菌素D等)和碳酸氢钠(用于长春新碱、阿霉素等);局部涂氢化可的松,冷敷24h。
(3)栓塞性静脉炎:一旦出现静脉炎,停止使用此静脉,给予热敷、硫酸镁湿热敷或理疗,不可挤压、加温和按摩。
(4)骨髓抑制: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前、化疗中应每周查血象1~2次,如白细胞降至3×/L,血小板降至80×/L时,停用化疗药物;白细胞降至1.0×/L,行一般保护性隔离;观察有无皮肤瘀斑、鼻出血等出血征象,尽量避免用硬毛牙刷刷牙。
(5)脱发:冰帽局部降温,于注药前5~10分钟头部放置冰帽,注药后维持30~40分钟,可减轻药物对毛囊的刺激。
(6)肾毒性反应:多饮水,稀释尿液,如入水量足够而尿量减少,酌情利尿。
(7)皮肤反应:皮肤干燥、全身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止痒,出现剥脱性皮炎者需用无菌单实施保护性隔离。
(8)口腔黏膜反应:保持口腔清洁,出现口腔溃疡可选用相应的漱口水。
(四)放疗病人的护理放射反应护理
1.全身反应:照射数小时或1~2日开始,出现头晕、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每次照射后嘱病人静卧30分钟对预防全身反应有一定帮助,鼓励病人多饮水,加快毒素排出,每日饮水量~ml。保证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加强营养,放疗期间补充大量B族维生素。
2.骨髓抑制:血小板降至50×/L,注意颅内出血,余同化疗。
3.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可分为三度:一度反应(干反应)、二度反应(湿反应)、三度反应:局部坏死,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护理:禁刺激:禁肥皂、粗毛巾、搔抓,乙醇、碘酊,用棉质内衣。干性反应可用不含金属(氧化锌等)的粉剂如冰片或0.2%薄荷淀粉止痒,湿反应涂2%甲紫或氢化可的松霜;水疱涂硼酸软膏,渗出吸收后暴露。无医嘱不得在照射野皮肤使用任何药物。
4.黏膜反应:①保持清洁,口腔含漱,会阴、鼻咽、上颌窦冲洗。②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食物。③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五)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指导
2.功能锻炼指导
3.加强肿瘤三级预防的宣教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三级预防是康复预防,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及延长寿命。
4.加强随访在恶性肿瘤治疗后最初三年内至少每三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赞赏
长按中科是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白癜风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zz/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