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在泳池里学游泳,
在临床上学经方。
——尤虎
如果尽可能只开伤寒金匮中的经方,
遇到各类病人怎么办?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医案
患者:司×,女,48岁。
初诊:年3月6日。
主诉:腹痛2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就诊于医院,诊为胃癌穿孔转移,合并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
住院治疗20余日病情缓解后出院。出院后仍腹痛,痛苦不堪,特求中医治疗。
现患者全腹部疼痛,痛苦面容,呻吟不绝,形体消瘦,纳呆乏力,恶心欲呕,大便不通。
腹部可触及肿块,压痛明显,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二诊:年3月13日。
服上药7剂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中包块减小,纳食、睡眠均较前好转,二便正常,但觉乏力明显,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三诊:年3月20日。
患者腹痛消失,纳食、睡眠均接近正常,二便正常,体力较前明显好转,可做少量日常家务,腹部切诊柔软,未触及肿块,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后随证加减治疗1年余,患者复查腹部未发现包块,随访3年,未有复发。
…………………………………………
一、病机分析
热实(虚)冲。
气虚:因腹痛2个月入院确诊“胃癌穿孔转移”住院治疗20余日;纳呆;乏力;
阴虚:形体消瘦;脉细(二诊);
湿:苔腻,脉弦滑;
热:入院诊断合并阑尾炎、腹膜炎;苔黄;
滞:恶心欲呕;入院诊断合并肠梗阻;脉弦;
瘀:现患者全腹部疼痛,痛苦面容,呻吟不绝;舌质暗红;
积:腹部可触及肿块,压痛明显;大便不通;脉滑。
二、方证分析
经方
1、原文:……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第十12)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白芍、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2、原文: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第十八4)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3、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第六18)
大黄?虫丸:大黄、黄芩、甘草、桃仁、苦杏仁、白芍、生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土鳖虫。
选药:大黄、黄芩、甘草、桃仁、苦杏仁、白芍、生地黄、土鳖虫。
减药:干漆、虻虫、蛴螬以上药物药房不常备;水蛭破血较强。
4、原文: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附方)
《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
时方
1、《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2、《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卷二:“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
3、止痉散:止痛;抗癌;防复发;防转移。
止痉散:全蝎、蜈蚣。
4、陈修园《时方歌括》:“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
百合乌药汤:百合、乌药。
三、综合处方结论
热实(虚)冲。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初诊以止痛为急。
气虚:因腹痛2个月入院确诊“胃癌穿孔转移”住院治疗20余日;纳呆;乏力。
——大枣、甘草、白术、人参。
阴虚:形体消瘦;脉细(二诊)。
——生地黄、百合。
湿:苔腻,脉弦滑。
——半夏、冬瓜子、茯苓。
热:入院诊断合并阑尾炎、腹膜炎;苔黄。
——黄芩。
滞:恶心欲呕;入院诊断合并肠梗阻;脉弦。
——柴胡、生姜、枳实、川楝子、橘皮、乌药。
瘀:现患者全腹部疼痛,痛苦面容,呻吟不绝;舌质暗红。
——白芍、牡丹皮、桃仁、苦杏仁、延胡索、蒲黄。
积:腹部可触及肿块,压痛明显;大便不通;脉滑。
——大黄、芒硝、土鳖虫、全蝎、蜈蚣、五灵脂。
注:人参畏五灵脂,故可酌情使用。
四、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处方思路
中医诊断:腹痛病(浊毒内蕴,痰瘀阻络)。
治法:化浊解毒,散结止痛。
方名:自拟化浊解毒3号方。
处方:延胡索15g、浙贝母15g、全蝎9g、蜈蚣2条、海藻15g、昆布15g、三棱15g、莪术15g、夏枯草15g、炒鸡内金15g、赤芍15g、炒白术9g、槟榔9g、莱菔子15g、大黄6g。7剂水煎服。
医嘱:清淡饮食,忌发疮动火之品,忌辛辣油腻之品,条畅情志。
二诊:年3月13日。
服上药7剂后,患者腹痛明显减轻,腹中包块减小,纳食、睡眠均较前好转,二便正常,但觉乏力明显,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
方名:自拟化浊解毒3号方加减。
处方:延胡索15g、浙贝母15g、全蝎9g、蜈蚣2条、三棱15g、莪术15g、夏枯草15g、炒鸡内金15g、赤芍15g、炒白术9g、黄芪15g、麦冬12g、莱菔子15g。15剂水煎服。
三诊:年3月20日。
患者腹痛消失,纳食、睡眠均接近正常,二便正常,体力较前明显好转,可做少量日常家务,腹部切诊柔软,未触及肿块,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细。后随证加减治疗1年余,患者复查腹部未发现包块,随访3年,未有复发。
原按: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故中医诊断为腹痛,患者有胃癌及手术病史,脾胃虚弱,浊毒痰瘀阻于经络,不通则痛,腹痛有包块,位置固定,是为癥积,治当化浊解毒,祛痰化瘀以散结止痛。
方中全蝎、蜈蚣化浊解毒,散结止痛,浙贝母、海藻、昆布、夏枯草祛痰散结,三棱、莪术、赤芍、大黄、延胡索活血通络止痛,炒鸡内金、炒白术健脾消积,槟榔、莱菔子通腑泄浊,全方攻补兼施,寓攻于补,共奏化浊解毒,散结止痛之效,日久气阴两伤,故加黄芪、麦冬以养阴益气,随证加减,坚持服用,方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五、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处方思路
热实(虚)冲。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初诊以止痛为急。
气虚:因腹痛2个月入院确诊“胃癌穿孔转移”住院治疗20余日;纳呆;乏力。
——大枣、甘草、白术、人参。
——炒白术、黄芪(二诊)。
阴虚:形体消瘦;脉细(二诊)。
——生地黄、百合。
——麦冬(二诊)。
湿:苔腻,脉弦滑。
——半夏、冬瓜子、茯苓。
——浙贝母、海藻、昆布。
热:入院诊断合并阑尾炎、腹膜炎;苔黄。
——黄芩。
——夏枯草。
滞:恶心欲呕;入院诊断合并肠梗阻;脉弦。
——柴胡、生姜、枳实、川楝子、橘皮、乌药。
——槟榔、莱菔子。
瘀:现患者全腹部疼痛,痛苦面容,呻吟不绝;舌质暗红。
——白芍、牡丹皮、桃仁、苦杏仁、延胡索、蒲黄。
——延胡索、三棱、莪术、赤芍。
积:腹部可触及肿块,压痛明显;大便不通;脉滑。
——大黄、芒硝、土鳖虫、全蝎、蜈蚣、五灵脂。
——全蝎、蜈蚣、炒鸡内金、大黄。
注:人参畏五灵脂,须酌情使用。
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属于十八反,须酌情使用。
学习散打,拒绝花架。
苦练内功,专注实战。
——尤虎
尤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y/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