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亲戚朋友拿着胃镜病理报告单来问我们,“肠化生”是什么意思?“肠化生”是不是癌前病变啊?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肠化生”。
“肠化生”指的是肠上皮化生,简单说就是肠的上皮取代了胃的上皮,就好比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里出现了一缕白发,“肠化生”就是那缕白发。它主要有两种类型:小肠上皮化生和大肠上皮化生。这两种化生均可以表现为完全性、不完全性或混合性,这些可以通过黏蛋白类型来区别(表1)。
表1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化学鉴定
不完全性化生
完全性化生
小肠型
大肠型
小肠型
大肠型
细胞类型
柱状
柱状
杯状
杯状
黏蛋白类型
涎黏蛋白
硫黏蛋白
涎黏蛋白
硫黏蛋白
PAS/淀粉酶消化
+
弱+
+
弱+
阿辛蓝,PH2.5
+
+
+
+
阿辛蓝,PH0.5
-
+
-
+
高铁双胺
-
+
-
+
制片:李丽
“肠化生”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在胃粘膜中,长期的不利刺激可以促使胃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这改变就包括了肠上皮化生,这也是胃被迫保卫自我的“机制”之一,是胃对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肠化生”导致了胃粘膜萎缩,而胃粘膜的萎缩可导致胃的功能变化,影响胃酸的产生和胃泌素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肠化生”与胃癌的关系。有人会觉得发生了肠化生的胃粘膜具有了原来不具备的吸收功能,因此可以不断吸收有害物质,但又不能像正常胃粘膜那样清除有害物质,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最后导致癌变发生。其实不然,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是由正常粘膜—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这一系列步骤缓慢发展而来,众多基因及分子改变的累积参与了这一演变过程。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持续多年的变化。日本学者认为“肠化生”可以发展为腺瘤,也可以发展为腺癌,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肠化生”距离胃癌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因此不必要背上思想包袱,过度焦虑与抑郁,增加心理负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