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张医生验案胃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通俗地讲,就是指肠上皮易位到胃内。因此,其与胃癌发生关系较为密切,属于癌前病变,有癌变风险,癌变几率约5%左右,但并不是早期癌。也有研究表明,肠化生者发生胃癌的相对风险为健康人群的10-20倍。但并非所有的肠化生都癌变,有学者认为,肠化生发生胃癌的风险与肠化生部位和程度有关,相比于局限于胃窦部位的肠化生,累及贲门、胃小弯的肠化生以及弥漫性胃粘膜累及的肠化生具有更高的癌变风险。当然,癌前病变并不等同于癌变,所以出现肠上皮化生,也不必恐慌,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健康。

中医药治疗胃肠上皮化生疗效明显。《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有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不食》亦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这是中医许多治则中的最基本的一条原则。中医把人体的正常的消化机能,概括为“胃气”。胃气虚则消化机能就会受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脾胃病患者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上升,然而大部分人对于肠上皮化生不甚了解,不知“肠化”比胃炎、胃溃疡更为严重,已列为癌前病变,故待到发现癌变时,为时已晚。所以《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有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这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所以中医临床干预肠上皮化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患者,女,43岁,于年7月24日就诊,胃脘痞满3月余,伴腹中雷鸣,纳差,上腹压痛,大便不成形,苔薄白,脉弦缓。年6月21日胃镜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度肠化。辨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治法以调和寒热辛开苦降为主,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并配合服用中成药康复新液治疗3个月,年01月10日复查胃镜示:慢性胃炎,中度肠化消失,临床症状消失,后再以和胃理气之法善后,巩固疗效。患者平素脾胃不和,伴呕逆便溏,近日患者胃脘痞满,此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故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目的在于疏调脾胃气机,使气机宣畅,则痞证自除,肠化亦随之而愈。另外发生癌变有地区、人群的差异,有研究认为,可以联合一些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PGⅢ比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和胃泌素-17等血清学标志物,来进行综合的癌变风险预测。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有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是肠化生和胃癌预防的很关键一步,且一旦发现,应尽早根除;

2)定期复查:如定期复查胃镜+病理,对于广泛萎缩性胃炎或胃肠化生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内镜检测,如果复查结果仍是是肠化生,可以继续观察,定期复查,但如果发现异型增生或早期胃癌,应尽早内镜下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3)改变饮食结构,三餐进食规律,饮食清淡,忌油腻辛辣,忌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4)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情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延缓早期癌的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85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