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3.肛周或严重肠道感染;
内窥镜检查报告必须包括:进镜深度、肿物大小、距肛缘位置、形态、局部浸润的范围,对可疑病变必须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
由于结肠肠管在检查时可能出现皱缩,因此内窥镜所见肿物远侧距离肛缘距离可能存在误差,建议结合CT、MRI或钡剂灌肠明确病灶部位。
影像学检查
1.常用检查方法
(1)X线:推荐气钡双重X线造影作为筛查及诊断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但不能应用于结直肠癌分期诊断。如疑有结肠或直肠梗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
(2)超声:推荐直肠腔内超声用于早期直肠癌(T2期及以下)分期诊断。
(3)CT:推荐行胸部/全腹/盆腔CT增强扫描检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结肠癌TNM分期诊断;
②随访中筛查结直肠癌吻合口复发及远处转移;
③判断结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瘤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姑息治疗的效果;
④阐明钡剂灌肠或内窥镜发现的肠壁内和外在性压迫性病变的内部结构,明确其性质;
⑤有MRI检查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CT评价直肠系膜筋膜(MRF)的价值有限,尤其对于低位直肠癌;
(4)MRI:推荐MRI作为直肠癌常规检查项目。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需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基线MRI检查,目的在于评价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如无禁忌,建议直肠癌行MRI扫描前肌注山莨菪碱抑制肠蠕动;建议行非抑脂、小FOV轴位高分辨T2WI扫描;推荐行DWI扫描,尤其是新辅助治疗后的直肠癌患者;对于有MRI禁忌证的患者,可行CT增强扫描。
(5)PET-CT: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对于病情复杂、常规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作为有效的辅助检查。术前检查提示为Ⅲ期以上肿瘤,为推荐使用。
(6)排泄性尿路造影:不推荐术前常规检查,仅适用于肿瘤较大且可能侵及尿路的患者。
2.结肠癌临床关键问题的影像学评价
推荐行全腹+盆腔CT(平扫+增强)扫描,可以兼顾癌肿本身及转移瘤好发部位——肝脏。影像医生需评价结肠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EMVI(壁外脉管癌栓)。
3.直肠癌临床关键问题的影像学评价
(1)推荐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影像需明确:肿瘤的位置、TNM分期、直肠系膜筋膜(MRF)状态、有无EMVI。
(2)对于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瘤的筛查,如肺部,推荐行胸部CT检查;肝脏,推荐行肝脏MRI增强或CT增强,或超声造影检查,如条件允许,建议首选肝脏MRI增强;全身部位的筛查,建议行PET-CT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活检报告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依据。
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的病例进行规范性结直肠癌治疗。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有无黏膜下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建议临床医师综合其它临床信息包括内镜(此处就用的内镜,不是内窥镜)或影像学评估的肿瘤大小、侵犯深度、是否可疑淋巴结转移等,确定治疗方案。低位直肠肿瘤可能涉及是否保肛决策时,建议病理医师在报告中备注说明活检组织有无达到“癌变”程度。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推荐检测肿瘤组织K-ras及N-ras基因、BRAF基因、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或微卫星状态及其它相关基因状态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注:由于患者病情的差异性,以上科普内容供您参考,不能替代医嘱!)
医院防癌筛查中心
鉴于在肿瘤治疗上游的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恶性肿瘤整体预后的关键环节和满足广大群众对维护自身健康的需求,医院成立防癌筛查中心,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使命,医院享誉国际的专家团队、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优势,建设国内最专业、系统、高端的肿瘤健康管理中心,真诚、专业地为各类人群提供优质的服务。
筛查预约方式
筛查中心固定-
筛查中心手机:(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