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中医中西医实践技能第一站01号题


简要病史:男性,56岁,头晕反复发作3年,左侧肢体无力1天。

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

分值:10分

评分标准5月16日1号题

总分:10分

一:问诊内容(9分)

(一)现病史(7分)

1.根据主诉进行问诊

(1)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

0.5分

(2)头晕、肢体无力等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程度、与体位的关系等;

1分

(3)是否有头痛、意识障碍、耳鸣、肢体麻木、吞咽困难等伴随症状?

1分

(4)结合中医十问了解目前疾病的情况。

1.5分

2.诊疗经过(2分)

(1)医院诊治?是否做过血流变、颅脑CT等检查?

1分

(2)用过何种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1分

3.一般情况(1分)

发病以来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情况。

1分

(二)其他相关病史(3分)

1.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

0.5分

2、既往类似病史、中风家族史、药物食物过敏史。

1.5分

二:问诊技巧(1分)

医泽教育老师警示:禁止把问诊技巧回答,这是考官印象分!

(一)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0.5分

(二)能够围绕免病情询问。

0.5分

中医病案摘要1:

李某,男,68岁,已婚,退休干部。年3月2日初诊。

患者平时常感乏力,汗出,恶风,易感冒。3天前因受凉,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在家自服“VC银翘片”,效果不明显。现症:恶寒明显、发热、无汗、鼻塞、时咳嗽痰白、咯痰无力,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请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或气虚感冒或脾肺气虚证)(3分)

(仅答虚体感冒)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发热,恶寒,鼻塞,咳嗽,流涕为主症,诊断为感冒。(1分)

2.平素易感冒,现症见恶寒,发热,少汗,鼻塞,稍咳,痰白,咯痰无力,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辨证为虚体感冒-气虚感冒。(1分)

3.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而引发本病。(2分)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1.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2.本病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

中医治法

益气解表

方剂名称

参苏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党参12g紫苏叶9g桔梗9g茯苓12g葛根15g前胡9g陈皮9g

枳壳9g甘草6g清半夏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病案摘要2:

王某,女,53岁,已婚,干部,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近3年来,能食与便溏并见,口渴引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形体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请与瘿病相鉴别。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消渴

中医证候诊断

中消-气阴亏虚证(或气阴亏虚证)(3分)

(仅答中消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含病因病机分析)

1.以多饮,多食,形体消瘦为主症,诊断为消渴。(1分)

2.中焦脾胃症状突出,属中消。能食与便溏并见,口渴引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逐渐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辨证为中消-气阴亏虚证。(1分)

3.病久气阴两虚,脾失健运而引发本病。(2分)

中医类证鉴别

(助理无需掌握)

1.消渴与瘿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等症状。

2.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之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中医治法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剂名称

七味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15g木香9g藿香9g葛根12g天冬12g麦冬12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西医病案摘要1:

陈某,男,73岁,已婚,退休。年1月20日初诊。

患者20年来常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每年发作l~2次,多在冬春季节。近5年来咳嗽逐渐加重。住院多需要静脉应用“抗生素”“平喘止咳药”才能控制。2周前因咳喘、心悸胸闷、四肢轻度浮肿症状加重住院治疗,今出院来门诊调治。症见喘咳无力,气短难续,痰吐不爽,心悸,胸闷,口干,面色晦暗,唇甲发绀,神疲乏力。有40年吸烟史,平均每日20支。

查体:T36.8℃,P92次/分,R22次/分,BP/80mmHg。慢性病面容,神清,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湿哕音,心音遥远,心率92次/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口唇轻度发绀。舌淡暗,脉细涩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2×l09/L,中性粒细胞64%。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紊乱,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影向右扩大。心电图示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

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西医诊断依据

①患者有吸烟史40年。

②咳喘、咳痰、心悸、胸闷,四肢轻度浮肿。

③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④血常规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紊乱,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影向右扩大。心电图示肺型P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右心房增大。

中医治法

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方剂名称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呼吸锻炼;

②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③家庭氧疗。

④积极治疗和改善基础支气管、肺疾病,延缓基础疾病进展。

⑤去除急性加重的诱因。

中西医病案摘要2:

路某,女,53岁,已婚,会计。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减少,无排便。自服药物效果差,患者症状无缓解,现腹痛阵作,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无剖宫产术史。

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辅助检查:立位腹平片,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时间:30分钟分值:20分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

肠结

中医证候诊断

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

肠梗阻

西医诊断依据

①患者无剖宫产术史。

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少量排气2天。

③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

④立位腹平片,小肠扩张,可见积气及气液平面。

中医治法

行气活血,通腑攻下

方剂名称

桃仁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

及煎服法

桃仁12g,大黄12g(后下),桂枝6g,甘草6g,芒硝6g(冲服)。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①治疗原则:解除局部的梗阻和纠正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

②非手术治疗:禁食与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常用静脉输注葡萄糖等渗盐水,酌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防止感染和毒血症:抗生素;灌肠疗法:常用肥皂水mL灌肠;穴位注射阿托品,腹部推拿按摩等。

③手术治疗:如应用非手术疗法病情不见好转,则采取手术治疗。

未完待续......

每日一练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82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