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创新超声引导下注水肠套叠被成功解套


4月28日

雅安医院外三科(以下简称雅职附院)吸收国内外先进成功经验,成功开展我市首例超声引导下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成功为患儿“解套”。

患儿为1岁半女孩,入院前两天出现无明显诱因阵发性腹痛伴随呕吐症状。到雅职附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患儿右侧腹有异常回声,急诊以“肠套叠”收入住院。4月28日17时50分,外三科主任程鑫带领团队在超声检查室,为患儿进行超声引导下肠套叠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在注入约ml生理盐水后肠管完全解套,“同心圆”消失,复位成功。患儿术后很快恢复正常活动及饮食,治疗达预期效果。

程鑫介绍: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是婴幼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便和腹部包块。

早期诊断及灌肠复位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主要手段,如不及时治疗,被套肠管会因为缺血坏死,严重会危及患儿生命。

肠套叠示意图

既往治疗肠套叠方法有

开腹手术复位治疗

X线引导下空气

钡剂灌肠

1开腹手术复位治疗: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唯一的治疗方式,需要在全麻醉下进行手术,且伤面大,后期恢复时间长,医院已经摒弃了该治疗方法。

2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

在上世纪80年由我国小儿外科鼻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佘亚雄教授创造性发明,通过向患儿肛门内注入空气,利用空气压力使肠套叠复位,空气灌肠的发明每年使全世界数十万肠套叠患儿避免了手术。但其不可避免的缺点为患儿、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全程暴露在X射线,辐射对身体伤害较大。

3钡剂灌肠:

医院为了更好的显现肠套叠影像,就利用钡剂代替空气,其治疗效果和缺点与空气灌肠相同,较空气灌肠潜在较大风险,暨一旦发生肠管穿孔,钡剂会进入腹腔,无法清除干净,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盐水灌肠盐水灌肠: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治疗方法,利用经肛门向肠管注入生理盐水,利用盐水压力使肠套叠复位,因为超声波对盐水显像较好,可在超声监视下完成,避免了X射线对患儿、家属和医务人员的辐射伤害。雅职附院外三科小儿外科专业组作为市内唯一小儿外科专科,程鑫在担任外三科主任以来,带领团队对“肠套叠”治疗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为广大患儿治疗疾病更多便捷。有很多家长为幼儿患有“肠套叠”苦恼不已,担心肠套叠“不期而至”为幼儿带来的痛苦及生命危险。“之前,大部分患者都转院到成都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的开展,标志着雅安市内可以开展这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雅安市内肠套叠患儿可不用再到华西、不用手术、不用受X线辐射即可得到治疗。我市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成功实施6大意义1.填补了雅安市内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空白。2.B超引导下水灌肠避免了X射线对于患儿及家属、医务人员的辐射影响。3.避免因灌肠穿孔导致钡剂残留腹腔造成对患儿是永久性损害。4.操作便捷,随时都可以进行治疗,以后雅安市内肠套叠患儿不用再到成都接受治疗。5.操作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灌肠包,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患儿治疗的安全性,节省术前准备时间。6.灌肠包为一次性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高,能保障急诊治疗的顺利开展。程鑫表示复位治疗时需注意:

◆病程应在48-72小时内;

◆注水量不宜过大;

◆压力控制不要过高,灌注速度不要过快;

◆已有严重腹胀或腹膜炎、全身状况不良等症状是灌肠治疗的禁忌症,有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儿需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后再进行。

记者:周代庆

编辑:郑从伟

审稿:程普高菲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s/66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