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怎么引起的

血型鉴定如何排除获得性类B抗原


单位:医院

输血科的小伙伴们,当血型鉴定中遇到ABO正反定型不合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以正定型为准?那你听说过类B抗原吗?

类B抗原是因肿瘤或细菌感染等因素影响,使红细胞上暂时出现的一种能与特定单克隆抗-B试剂反应的物质,会随病情好转而消失;在正常人群中也有报道,但不会消失,起因不详。类B抗原能将A型血的正定型「变」为AB型,O型血的正定型变为B型,尤其对于「A」型变「AB」型的血样,若恰好是来自因高龄或免疫缺陷等因素导致血浆免疫球蛋白低下甚至缺失的患者,你可能连正反定型不合都发现不了,就十分自信地将该患者血型定为AB型了,后续输入AB型血(血浆制品和血小板除外),该患者极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类B抗原筛查手段有酸化法、半乳糖胺法、血型基因检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吸收放散试验、家系调查等,多步骤繁琐,用时较长,某些甚至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医院不容易实现,对于紧急用血的急危患者十分不利。笔者最近遇到一例检出类B抗原的病例,和大家分享如下。

病例简介

内科患者刘XX,女,59岁,无输血及骨髓移植史,因腹痛、腹胀、呕吐收治入院,入院时消瘦,呈贫血营养不良貌,血红蛋白为75g/L,总蛋白为47.4g/L,白蛋白为22.3g/L,且因呕吐导致电解质紊乱,钾、钠、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鉴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年龄因素,先行按「肠梗阻」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检测肿瘤标志物,其中CA竟高达62.42U/ml,临床会诊决定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对其行手术剖腹探查。

血型鉴定

01试管法血型鉴定

术前主治大夫为该患者申请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U纠正贫血,抽取EDTA抗凝静脉血5ml随输血申请单一并送至输血科,该患者从未验过血型,此次检测结果如下:

表一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

如下图所示,若不镜检,仅凭肉眼判断,很容易就将血型误定为「AB」型。

图一试管法血型结果图二反定型侧与B型试剂红细胞凝集镜下图

0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通知临床重新抽取血样并再次检测ABO血型,结果不变。所用试剂均在效期且并未受到污染。

将反定型侧血浆量加倍并放至4℃冰箱反应30min,与B型试剂红细胞的反应强度由±转为2+,与A型和O型试剂红细胞仍不凝集,说明该患者血浆中不存在冷凝集素,且存在抗—B抗体。

取10份AB型血浆,分别与该患者用37℃生理盐水洗涤3次后的红细胞于4℃冰箱反应30min,结果均不凝集,自身对照也不凝集,可排除红细胞上的T抗原激活后引起的T凝集等多凝集现象。

患者洗涤后的红细胞再次做正定型,仍为AB型,且不规则抗体阴性,直抗阴性,血浆与O型试剂红细胞不凝集,可排除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引起的正定型假性凝集,说明该标本红细胞上很可能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

03固相法血型鉴定

采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定型试剂盒(固相法)重新复检血型,结果为「A」型RhD阳性,与试管法的反定型一致。疑似试管法受到了类B抗原的干扰。

图三固相法血型鉴定结果

04确定类B抗原的存在

①徐爽研究报道,如果正定型测定为「AB」型,反定型检测出患者血清中含有抗-B,这种正反定型不合的现象可提示具有获得性类B抗原。

②Beck等曾报告了ES4克隆配制的单克隆抗—B试剂与获得性类B抗原的反应受PH值的影响,在PH值≤6时不反应,在PH值为7.1时反应强烈。根据此特征,将患者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用0.1mol/L的HCL调至PH6.0以后,再次用试管法做血型鉴定,结果正反定型均为A型,进一步验证了类B抗原的存在。

输血处理

取A型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2U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次端均无凝集,输血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次日复查血常规,贫血状态得到了一定纠正,血红蛋白从原来的75g/L上升到了90g/L,后续近一个月左右,该患者又陆续输入共计mlA型血浆,次端配血均无异常,输血后患者无输血反应,从侧面也验证了类B抗原并非与所有的抗-B抗体都反应,比如输入的mlA型血浆中的抗-B抗体及自身血浆中的抗-B抗体。

讨论

目前的观点是,类B抗原是因某些肿瘤或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导致红细胞上暂时出现的一种能与抗-B试剂反应的物质,服用某些药物、血液标本受到污染、某些健康人群等也有存在类B抗原的报道。很显然本例患者为肿瘤导致的红细胞上出现类B抗原。

固相法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抗原抗体的免疫吸附原理,将抗-A,抗-B,抗-D单克隆抗体分别固定在多孔固相载体上,当待测样本中的红细胞与固相抗体发生免疫结合反应时,红细胞即被截留在载体上,显示为红色,为阳性反应;如果无抗原抗体反应,红细胞则不能被截留,显示为无色,为阴性反应。

本实验试管法血型鉴定所用的血型试剂也为单克隆抗体,至于为何同样是单克隆抗体,固相法血型试剂却不受类B抗原的干扰,本文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类B抗原与抗-B抗体的结合比较疏松,这点通过吸收放散实验已得到过证明,使用固相法血型卡时,冲洗液在固相载体上的流动破坏了这一不稳定的结合,使携带有类B抗原的红细胞从固化的抗—B抗体上解离下来。

②类B抗原与抗-B抗体的反应较正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用时要长,在二者还未完全结合时,冲洗液就已经将红细胞从抗体区冲走了。

③试管法使用的单克隆抗-B与固相法所用的单克隆抗-B针对的B抗原表位不一样,即固相法的抗-B抗体与类B抗原不反应。

通过此病例的学习,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是:

第一,血型鉴定一定要镜检,比如凝集程度为±、mf的,仅凭肉眼观察很容易判定为阴性。

第二,遇到疑难血型要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对于不能断定血型的病人,尽量避免输血,紧急情况下可输入O型洗涤红细胞或AB型血浆。

第三,对于血型鉴定为「AB」型的标本,尤其要注意血清中是否有弱抗-B抗体的存在,可采取将反定型侧放至4℃冰箱延长反应时间或者增加血浆(抗体)量来排除。对于正定型为「B」型的标本,如果反定型侧A细胞有明显凝集,则可基本排除类B抗原的存在。

第四,固相法试剂能排除类B抗原的干扰,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应结合使用,且不能忽略正反定型对照。

在排除了骨髓移植、异型输血、红细胞多凝集等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如果血型鉴定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那么该患者血型很可能为A型,携带了类B抗原;同样,如果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O型,那么真实血型很可能为O型,携带了类B抗原。即携带类B抗原的标本,血型鉴定应以反定型为准。

参考文献

[1].徐爽。单克隆抗—B试剂与获得性类B抗原反应可行性的新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13(4):-

[2].BeckML,KorthJ,JuddWJ.Highincidenceofacguired-Bde-tectablebymonoclonalanti-Breagents(abstract).Transfusion,,32(Suppl):17S

[3].林敏。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类B抗原1例[J].空军医高专学报,,17(3):-

[4].章昊,喻琼,苏宇清,等。反定型A型试剂细胞中获得性类B抗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2(5):-

[5].孙振秀,于仁波。获得性类B抗原(类B抗原)致血型鉴定困难1例[J].中国输血杂志,,16(5):-

[6].侯涛,朱培元,严京梅,等。固相法血型定型试剂的研制及准确性评估[J].临床误诊误治,,26(10):96-9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m/77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