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结肠癌的手术标本都会出具一份病理报告,医院的病理科做的很好,出具的报告非常准确和详细,当然,医院的病理科的报告还是不够规范,不能详实准确的描述手术大体标本和病理征象,极少情况下甚至不够准确。
那如何阅读结肠癌手术病理报告呢?
一份不错的病理的报告中的信息应该包含以下:
肿瘤位置:比如肿瘤位置在升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或是降结肠、直肠。
(解读:右半结肠癌对比左半结肠癌预后略差,直肠癌越靠下段的预后相对越差)
病理类型:比如高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等。(解读:黏液腺癌的预后只比普通的腺癌略差,但印戒细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要差的多)。
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和预后相关。(并不绝对,有时II期的肿瘤反而直径越大预后越好)。
肿瘤侵犯深度T:侵犯深度和生存率显著相关,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淋巴结阳性转移个数N:淋巴结转移个数与生存率显著相关,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淋巴结共清扫的个数:通常来说清扫的越多越好,至少要求12个以上,40个不嫌多。
癌结节:也叫肿瘤沉积(Tumordeposits,TD):第8版AJCC分期将其定义为在原发肿瘤周边,在结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内的卫星结节,这种结节全部由肿瘤细胞形成而没有残余的淋巴结成分。单个癌结节的风险超过了单个淋巴结转移,目前定义为N1C。
有无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II期):低分化或未分化、淋巴管/血管侵犯(也叫脉管癌栓)、肠梗阻、手术清扫后的淋巴结小于12枚、侵犯神经、局部肠穿孔、断端切缘有问题(切缘阳性或者不确定是否阳性、或肿瘤临近切缘)。*注意点:只有在II期中这些因素是高危因素,在I期、III期或IV期,以上大多数因素都不是高危因素,只是危险因素。
这里,顺便说下直肠癌病理的不同:
(1)直肠系膜切除的完整性:只针对直肠癌,因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高,要求进行高质量的TME,也就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这样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低。分为完整切除、接近完整切除和不完整切除。(在直肠评估系膜切除的完整性很重要,但国内的病理报告经常欠缺该项)。
(2)环周切缘是否阳性:仅限于直肠癌。如环周切缘阳性,局部复发率高。
另外:肿瘤出芽目前受重视,也被认为预后高危因素之一:分为≤4,5-9,≥10。分数越高代表肿瘤侵袭能力越强,预后越差。
免疫组化:
(1)MMR蛋白:最重要,分4个指标:MLH1、MSH2、MSH6及PMS2,所有阳性意味着pMMR,指的是普通类型的肠癌。如果任何一个或多个呈现阴性,称为dMMR,比例低,恶性程度低,预后好,对化疗不敏感,II期的结直肠癌如果dMMR进行术后化疗可能复发转移率升高。。
(2)HER-2:其结果不影响术后治疗,大概有3-5%比例的肠癌属于3+,等同于HER-2扩增,如出现术后转移复发可采用赫塞汀和帕捷特针对性HER-2治疗。
(3)P53:阳性通常意味着预后变差,但未被纳入高危因素。
(4)ki67:和细胞增殖相关,在乳腺癌和预后明显相关,但在肠癌无意义,仅供参考。
(5)其它:如CK7、CK20、CDX2等,通常都是协助诊断是否是肠腺癌的指标,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无价值。
基因检测:最重要的是K-ras、N-ras,B-raf。任何一项存在突变通常提示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轻度升高,但不影响术后化疗决策。在转移复发结肠癌的治疗方案,上述三个指标最为重要,因为影响治疗方案的决策。另外还有推荐做昂贵的二代测序NGS,来判断有无存在NTRK等有用靶点,但目前不影响术后患者的治疗,几乎不能获益,仅限于土豪患者。
一个好的标准化病理报告,需包含以下信息(见下图):
这里就不进行翻译了,只是举例说规范的病理报告涵盖的指标非常多。
说几个简单的注意点:1.第一张图Depthofinvasion(侵犯深度):Tumorinvadeintopericolorectaltissue(pT3)意思就是肿瘤侵犯结直肠周围组织时,病理分期为T3,不要错分为T4a。2.注意看,里面并没有提及ki67指标,因为该指标意义不明,甚至可以不用测。3.里面有个Tumorbudding就是指肿瘤出芽,以及制订了详细的分层标准。国内不少病理报告并没有提及,或者描述的不够详细。4.其实还有很多研究,比如ctDNA、比如immunoscore,免疫评分,也就是基于Ti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层的免疫指标来判断预后好坏,但尚未有影响临床决策的结论。往期精彩
1.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
2.肿瘤的一些基本理念、结肠癌常见问题的问答及如何避免不规范的治疗
3.如何看血常规,以及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判断和处理
4.结肠癌术后病理分期的基础知识与问答
温馨提示
1.我在知乎上已经写了不少其他文章和想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可直接搜索“张煜医生”或打开连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m/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