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我“一惊”的患者
第8次肠梗阻
张老太太儿子熟练地办完所有入院手续,等待挂点滴。这是张老太太半年内第8次因腹痛、呕吐,诊断小肠梗阻住院。床位医生忙前忙后已经迅速地询问病史、体检、把所有治疗和检查的医嘱都开具好,准备给张老太太插胃管。
“不用不用”张老太太的儿子凭既往的经验,认为肠梗阻会好的很快,“挂点盐水就好了!”他执意拒绝给老太太插胃管。
床位医生来跟我说了这个情况,我一惊,8次肠梗阻!我立即起身去床边查看老太太的病情。瘦弱的老太太,蜷着孱弱的身躯,在病床上呻吟……我又找了他儿子到办公室详细告知插和不插胃管的利弊,很快,张老太太的儿子同意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医疗上,我们是专业的,一些最基本的、具有原则性的救治操作是每个医生治病坚守的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前面的“一惊”,迫使我迅速查阅了病人既往所有治疗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又马上联系了放射科,再次查阅并比较了所有8次影像学资料,结合患者既往在外院有过子宫切除史,考虑小肠梗阻肠段在盆腔的可能较大。短期内、反复多次类似部位的小肠梗阻,显然这个病人存在比较强烈的手术指征。
我再次找家属谈话,告知病情,需要手术探查。张老太的儿子又坚决反对起来,他觉得每次发病,挂挂盐水1-2周多就会好转,老人岁数大了,手术风险太大,医院就诊,还看过特需门诊,之前都没有建议手术治疗。
手术理由:
张老太半年内因肠梗阻暴瘦十几斤,身体每况愈下,如何承受频繁的发病?挂点滴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啊。
交谈了数次,张老太的儿子还是希望先保守治疗,如果治疗效果差,再做其它打算。经积极保守治疗一周后患者肠梗阻又缓解了,几天后能顺利出院了。出院当日,最后一次查房,我又找了张老太的儿子,明确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也顺便提一句,若再次医院治疗。其实我心理还是非常担心的。
出院不到2周,一早,张老太太的儿子焦急地来病房找我,老太又出现肠梗阻。这次,他主动提出手术治疗,担心老母亲反反复复再也折腾不起了。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行政谈话,入院第二天我们为张老太安排了剖腹探查术。手术比预计的相对困难,因为既往的子宫切除,盆腔小肠的黏连主要在盆壁为主,另外近端的小肠也存在复杂黏连,2处黏连肠段相互干扰,导致中部小肠系膜增厚扭转、近端小肠扩张伴肠管管壁增厚。切除了盆腔黏连比较严重的肠段,近端小肠黏连松解后做了侧侧吻合。为防止小肠在盆腔再发生黏连,将盆壁的粗糙面完全腹膜化。术后张老太恢复良好,目前随访半年,未出现肠梗阻,老太脸色也好了很多,每次来我专家门诊复诊,张老太和儿子总是不停地说谢谢,感激之情不胜言表。
结束语
这个病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个普外科医生,经常要勇于面对各种复杂病情的挑战。我的原则是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手术干预对病人来说会有较大获益甚至能挽救其生命的前提下,在充分知情同意后(有必要进行行政谈话)开展手术。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再者就是面对各种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沉着冷静,所以医生的医疗技术是核心。
博览群书,拓宽眼界,多观摩本学科国内顶尖高手的手术直播,对于经典手术视频反复揣摩,10遍、20遍,甚至遍……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无止境。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ym/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