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性肠梗阻为动力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引起肠麻痹可为一种或多种原因,以继发性为主,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交感神经对肠道抑制,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道功能正常时肠管内食物、肠液及气体可被吸收及向下推进。
然而,肠麻痹后肠腔内容物停止或向下推进减缓,气体滞留,同时患者存在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消化及吸收功能均下降,肠道菌群释放大量内毒素阻断内脏神经对肠道支配功能,致肠道功能减退,引起肠蠕动减弱,肠腔大量积气,肠管扩张,肠管血运受到影响,加重菌群紊乱,导致恶性循环。
因此患儿可出现腹腔液性渗出,出现菌群异位及中毒反应。患儿可表现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全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随病程延长症状趋于加重。肠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可能产生很多并发症,包括感染加重,肠坏死,腹膜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等。可见尽早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对患儿有着重要的价值。
01目的评价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02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麻痹性肠梗阻患儿98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2-7岁。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2-7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根据病情予以禁食水、补液、预防并发症、对症处理。治疗组口服(仍禁食水,但不禁中药)厚朴排气合剂(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20ml,每日2次,间隔4-6小时,对照组给予等量温水,服用方法及频次与治疗组相同。
03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有效率为6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相比,治疗组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厚朴排气合剂的腹部膨隆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进入临床多年,无论是非胃肠手术患者还是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其对于肠功能恢复,腹胀等症状减轻疗效均显著。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无论从临床有效率,还是腹部症状的缓解时间,厚朴排气合剂对于小儿麻痹性肠梗阻肠功能的恢复都表现了显著的优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厚朴排气合剂不但对恢复肠功能,促进肠蠕动,而且减少肠麻痹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在儿科推广使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