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是病理性因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在肠道中正常通过。根据肠梗阻的程度,临床中将其划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
1.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概述
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主要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肠壁神经以及平滑肌功能紊乱,或者收缩肌出现无力反应导致肠内容物在肠道内无法顺利排出的综合症状,多属于慢性梗阻[2]。常见临床反应为腹部疼痛、腹部肿胀以及肛门无法排便排气,少数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以及呕吐反应,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特别是对于排便以及排气困难的,有较大的痛苦以及干扰[3]。
2.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目前临床治疗的原则是禁食;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支持治疗;使用抗生素;中医中药治疗等。2.1常规治疗2.1.1禁食不完全性肠梗阻虽然肠内容物能够部分通过梗阻点,但进食后会增加内容物的量,导致梗阻点被阻塞,发生肠胀气,加重病情,因此,临床中治疗肠梗阻均先要求患者禁食。2.1.2胃肠减压在张艳玲等人的研究中[4],发现患者经胃肠减压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早,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早,促进了肠道功能的恢复,证明了胃肠减压在完全性肠梗阻后具有明显的效果。2.1.3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在治疗中给予水、电解质和维生素的补充,能够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对临床治疗起到促进作用。2.1.4抗生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感染是并发症之一,为避免感染,多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类药物。2.1.5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可抑制胃肠道分泌、蠕动和吸收,减少肠道容量,缓解肠腔的充血水肿,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维持肠黏膜功能的完整性,降低内毒素和细菌的吸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5];还影响胃肠道的血流和营养功能,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从而起到促进肠管再通的作用,避免发生腹腔和全身感染[6]。2.1.6液体石蜡管饲有研究表明,经肠梗阻导管注入液体石蜡润滑肠管,可减少肠内容物与肠壁的阻力,促进肠蠕动,避免肠内容物在部分肠腔的滞留,对促进肠道再通、预防肠道细菌异位、降低毒素吸收、减少继发腹腔感染、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减少肠内容物与肠壁间的阻力,使肠内容物顺利通过狭窄变形的肠腔,从而缓解肠腔压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阻止了肠梗阻的进一步发展[7]。2.1.7灌肠治疗采用灌肠治疗可直达病变部位,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利于病情的早期缓解。还可以润滑肠道,加快梗阻物的排出。采用生理盐水稀释开塞露后连接吸痰管灌肠,灌肠液流入速度慢,对病人的刺激小,不容易外溢,大部分病人能够耐受,而且开塞露又能够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从而发挥排便、排气的作用。2.2中医中药治疗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中药在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2.2.1针刺针刺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行气导滞,调理肠腑,缓急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多气多血,又为强壮保健要穴,针刺该穴能调理阴阳和脏腑,健运脾阳、补中益气、温中散寒、宣通气机、强壮全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能够改善肠梗阻患者腹痛腹胀症状。2.2.2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经穴的综合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研究表明[8],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可明显改善患者腹胀症状,有助于胃肠功能更快恢复,促进疾病康复。穴位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和维生素B6注射液作用于中脘穴、双侧足三里穴及天枢穴,可充分发挥针刺穴位和注射药物的双重功效,最大限度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胃肠功能[9]。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联合维生素B1、联合芒硝等治疗在术后腹胀中效果明显[10-11]。2.2.3盐熨法[12]盐熨治疗是中医外治法中内病外治疗法之一,其通过作用在特定的穴位,经皮肤腠理将药力和热力的作用联合而调畅全身气机,达到疏通经络、活血行气、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温胃散寒、止痛止泻、激活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免疫功能等作用。天枢是治疗腹胀的重要穴位,盐熨天枢穴能降上逆之浊气,促进大肠蠕动。中脘位于胃脘附近,盐熨中脘能直接刺激胃部,促进胃蠕动,从而达到行气消胀的作用。小腹部分布有肝、脾、肾、胃经和冲脉等经脉,盐熨小腹能刺激上述经脉,可使肠胃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加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2.4中药敷贴法中药可通过穴位贴敷透毛孔、经腠理直入皮下、渗入体内,其有效成分可被迅速吸收,增强疗效。脐部神阙穴为中药贴敷治疗的最佳穴位选择。喻明蕾的研究[13]采用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方式,发现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情况均比使用排便合剂灌肠治疗效果明显,是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芒硝有吸收摄取腹腔渗出液、改善肠道炎性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吴茱萸可扩张脐下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温通胃肠经络,调畅胃肠气机,吴茱萸本身气味俱厚,贴敷神阙,可增强其刺激作用而直达病所,起到软化大便、通畅肠腑的作用[14]。2.2.5耳穴埋豆疗法耳穴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按、压、捏,使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灸法[15]。张兆莉研究表明[16]:耳穴埋豆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加快胃肠道蠕动,有助于缩短排气时间,达到改善腹胀的目的。
3.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健康指导
3.1
饮食指导
护士应加强饮食指导,告知卧床患者日常进食应细嚼慢咽,进食量不宜过多,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过多豆类、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高蛋白的食物,多饮水保证每日正常摄入量。
3.2
活动指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按时协助其翻身,增加床上活动,并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3.3
腹部按摩
教会患者腹部按摩的方法,促进肠功能恢复。具体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双腿曲屈腹部自然放松,注意保暖和保护隐私,排空膀胱,勿过饱,操作者修剪指甲,对搓至掌心发热,双手交叉放于肚脐上,以神阙为中心,沿脐周按顺时针的方向按揉3~4min,按摩时手法宜缓慢、柔和,力量适中,以患者自感舒适、腹部有温热为宜;然后采用指压按摩法,按摩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按摩程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穴位2min,每日3次。
3.4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对于频繁呕吐、小肠梗阻的患者而言,要注意补钾。在对患者输液时一定要注意溶液的种类与容量,要根据患者的排尿量、血液浓缩程度、呕吐程度等,结合患者血清钾、氯等监测结果进行确定。
3.5
心理护理
对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克服焦虑,调节不良情绪。
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治疗上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确诊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进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作为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应加强护理,指导患者做好疾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以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医院郑洋洋)
参考文献:
[1]胡海,余虹,万青,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阑尾周围脓肿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7(9):.[2]张海峰,赵邦维.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33(6):-.[3]周慧娟.对接受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15(11):-.[4]张艳玲,姚亚民,冯伟宇,等.温针灸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32(8):-.[5]董超.生长抑素在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13(35):-.[6]刘三豹,白雅仙,甄红云,等.生长抑素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8(3):-.[7]宋鹏.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4(05):80-81.[8]黄珍梅,游秋烟,黄津津.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足三里对肺胀患者腹胀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1):47-51.[9]刁敏.维生素B1注射足三里治疗剖宫产术后肠胀气的观察和体会[J].北方药学,,():93-93.[10]黄秋红,陈湘,刘云娟,等.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联合芒硝外敷腹部对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学,,41(3):-.[11]王占军,高桂莲,刘春宏,等.新斯的明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腹部术后胀气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51(8):-.[12]马玉平,刘培君,康秀峰,等.中医盐熨疗法治疗长期卧床高龄患者腹痛、腹胀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5():79-81.[13]喻明蕾.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35(5):-[14]王晓娜,李丽,刘磊.中医三联特色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35例[J].中医研究,,33(11):18-20.[15]王峰,郑柳榕.穴位注射联合耳穴埋豆对减轻腹腔镜手术后腹胀的护理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3):-.[16]张兆莉.耳穴埋豆对外科术后胃肠功能腹胀恢复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1):58-59.精彩内容推荐:收藏!肠内营养管堵塞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注意,患者长期禁食后再进食病情加重,原因竟然是……1例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误入动脉的置管过程体会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血糖变异的管理一例结肠癌术后肠造口缺血坏死护理查房温馨提示投稿邮箱:hulizixun.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