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在母婴同室病房里,常常会有宝爸宝妈火急火燎地跑到护士站来“护士姐姐,不得了了,我们家宝宝吐奶了,那怎么办呀?”我想这个也是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新手爸妈所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来说说什么是新生儿吐奶、新生儿为什么会吐奶以及怎么预防新生儿吐奶。
一、什么是新生儿吐奶?
吐奶,医学上称“溢乳”,是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发育不完善,贲门松弛,哺乳后即从口角溢出奶汁,不影响生长发育,常于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溢乳其实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呕吐,病理性呕吐,呕吐物除奶汁外,还可呈胆汁样、血性,伴有羊水甚至大便样物,常伴有腹胀、肠型等。
二、新生儿为什么吐奶?
1.溢乳的原因:新生儿的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与我们成人的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大相径庭,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成人的胃呈下垂位)导致新生儿的胃容量不大,受其影响,其中能储备的食物也极其有限。再者,受制于新生儿食管肌肉扩张力远不及成人的原因,贲门(胃部入口)闭锁能力不强,食物易沿贲门喷涌而出。生理性的吐奶会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长,生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改善。
2.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其他病因:
一、内科性呕吐,约占80~90%,临床上以呕吐奶汁及咖啡样物为主,呕吐物不含胆汁和粪便成分,无肠梗阻表现,常伴有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和体征,X线腹部平片无异常。病因包括:①胃粘膜受刺激:如咽下羊水、出血等;②喂养不当;③胃肠道功能失调:如胃食管反流GER、贲门失弛缓、幽门痉挛、新生儿便秘等;④肠道内感染或全身性感染;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压增高等;⑥低血糖、低血钙等;⑦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苯丙酮尿症等。此类病症需要结合相关病史综合判断,如是否有围产期窒息史、难产史、产前感染、喂养不当或服药史等。
二、外科性呕吐,以呕吐胆汁或粪便成分为主,多为喷射状,呕吐量大,有明显的肠梗阻症状,可有羊水过多史,反复、严重呕吐常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X线腹部平片、胃肠道造影有异常。病因包括: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②胃扭转、穿孔及食管裂孔疝等;③食管闭锁和食管气管瘘;④肠狭窄、肠闭锁;⑤先天性巨结肠;⑥胎粪性肠梗阻、肠套叠、阑尾炎等。
毋庸置疑,当出现以上异常时,准爸准妈医院就医问诊。
此外再次追加提示,不正确的喂养,即错误的喂奶姿势如仰卧喂奶;喂奶时速度太快;一次喂奶量太多或前后两次喂奶时间太邻近;喂奶时及喂奶后过多摇晃新生儿;奶的温度过低或不卫生等。奶的浓度和量不合适;乳头内陷、奶嘴孔过大、大量吞入过多空气等都会造成新生儿溢乳。准爸准妈应仔细观察新生儿情况,调整喂养姿势、喂养工具、哺乳速度,核对奶方和温度等,重新尝试,若仍有呕吐、溢乳此类情况,请咨询医务人员。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吐奶?
1.抬高上半身喂奶姿势:奶水误入新生儿气管易引发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应采取侧卧位并保持上半身抬高,以左侧卧位为最佳。有条件者,可将小床床头抬高30度,切不可太高。喂奶时最好将新生儿抱起,身体倾斜约呈45度,利于胃中的乳汁流入小肠,大大降低吐奶的发生率。
2.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控制每次喂奶量,适时减量,可减少至之前喂奶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增加喂奶频次。
3.喂奶速度适中:母乳喂养时,可将新生儿的头部抬高些许,用食指与中指轻夹乳头,控制乳汁流速。人工喂养时,对于奶瓶和奶嘴的选择要多加留意,奶嘴的孔眼开的要大小适宜。注意观察喂养时新生儿面色,必要时拔出奶嘴暂停喂养,待新生儿休息片刻再进食。
4.科学拍嗝:科学拍嗝对预防新生儿吐奶有促进作用。大人采取端坐位,根据新生儿的生理性特点,使其坐在大人双腿上,并保持双腿自然弯曲的状态,略微后仰新生儿的身体,大人一手支撑其头颈肩部。另一只手臂稍曲,手握成空拳由下向上拍其背部,注意力度不宜过大,频次为-次/分,持续5分钟,拍嗝以后使其侧卧于小床。
编者语:每个小生命如同一颗颗种子,将爱不仅播撒在了父母的心间,也播撒在了我们的心间。
作者简介:
张林霞,产科病房护师
周美娟医院主治医师
顾雨玲医院妇产科研究生
-END-
本文已设原创,可以转发,不允许编辑修改
更多资讯,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chuc.com/dzws/5638.html